老百姓如何管理手里的钱
1、大概的几种配置是银行理财+公募基金+信托产品+私募基金+各类资管,后几者经常有交叉,当然手中的钱,决定了你可以有更多的支配权。
2、银行理财,收益率4-5%,买个安心,省心,保险污僻莆姆产品、“非银行”就需要谨慎了,这类产品不要买。银行工作人员急于求成的心态很显然,当然可能会误导客户励蹀缢蜕买不应该买的金融产品,挣大佣金,完成上峰任务。父母有存款,必要时你陪同父母去趟银行,向他们的理财经理强调父母存款的求稳,而不是求多大收益。理财产品图的是安心,这是最重要的。
3、公募基金,其实公募时代早就已经谢幕了,一个天天靠管理费发奖金的金融行业。有点特殊能耐的,全去搞私募了,公募里只剩下一堆经验不足的研究员和随波逐流的操盘手。从全球历史经验讲起来,主动管理的基金没有什么好下场,只有指数基金还凑合,管理费也低。
4、信托产品,这里主要指一些固定收益产品,当然,信托渐渐不再刚性兑付,但还是竭力避免出事的。如果有余钱,买一份集合信托还是可以的。可以和信得过的邻居、同学、同事合起来买,再签个私人协约就行。
5、私募基金,确实有做得不错的,而大部分很糟糕。这类产品就是买“人”,买对私募操盘手的信任。买什么私募,这不要轻易看什么基金评价体系,关键看这人的“本事”,搞私募,“本事”要好,什么投研框架,来头如何,洞悉经济,这些噱头用处不大,懂经济的人如果能做好投资,那就不需要交易员了。
6、资管时代,谁都能做资管,券商的,如果是量化对冲产品,还可以看看,这种交易模式我比较赞成。量化产品不谈什么价值,看动能,看交易,看短期趋势,多空齐下,收墩芬蓥然后从其中获得利润。不能说没有风险,但风险比较小。券商资管的产品也杂,有的是主动性管理,有的是通道业务。券商的固定收益产品,从风险角度而言,也问题不大,收益比银行高,风险比互联网金融低。券商的资本金很大,他的收入来源和金融地位,也决定了大券商不会倒闭。保险的资管产品,就更不用担心,不建议中老年人去买什么保险资管产品,品种繁多,头晕眼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