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游:[9]北京
1、天安门城楼位于北京的中心,是中国古代最壮丽的城门楼,以杰出的建筑艺术和特殊的政治地位为世人瞩目。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主席在这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沐戾垛纾立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天安门原是明清两代皇城的正门,始建于明永乐十五年(公元1417年)最初叫承天门,寓意"奉天承运"、"受命于天"。清顺治八年(公元1651年)改建,更名为天安门。 天安门由城台和城楼两部分组成,总高34.7米。城楼上60根巨柱高耸,金砖铺地,一平如砥;南北两面均为菱花格扇门;天花、门拱、梁枋上雕绘传统的金龙彩绘和吉祥图案;大厅内一盏重450千克的宫灯和16盏重350千克的辅灯放射出耀眼的光芒。城台下有券门五阙,中间的券门最大,位于北京城的中轴线上,过去只有皇帝才可以由此出入。新中国成立后,天安门城楼经过了4次较大的修缮,面貌焕然一新,成为国家举行重大庆典和集会的场所。天安门现已成为中国的象征,是全国各族人民向往的地方。
2、国子监位于北京安定门内国子监街(原名成贤街),是我国元、明、清三代国家管理教育的最高行政机构和国家设立的最高学府。建于元朝大德十年(公元1306年)。辟雍是国子监的中心建筑,是北京“六大宫殿”之一。辟雍古制曰“天子之学”。国子监辟雍建于清乾隆四十九年(公元1784年),是我国现存唯一的古代“学堂”,是皇帝临雍讲学的场所。其建筑风格独特,为重檐黄琉璃瓦攒尖顶的方型殿宇。外圆内方,环以园池碧水,四座石桥能达辟雍四门。构成“辟雍泮水”之制,以喻天地方圆,传流教化之意。殿内为窿彩绘天花顶,设置龙椅、龙屏等皇家器具,以供皇帝“临雍”讲学之用。
3、位于北京市中心天安门广场东侧,东长安街南侧,与人民大会堂相对称布局,是在原中国历史博物馆和原中国革命博物馆的基础上组建而成,以中央大厅为界,北半部是原中国革命博物馆,南半部为原中国历史博物馆。中国国家博物馆藏品数量120余万件,展厅数量48个,是世界上单体建筑面积最大的博物馆,是中华文物收藏量最丰富的博物馆之一。中国国家博物馆基本陈列以中国通史为主,通过举办有关历史、考古、文物等方面的多种专题陈列,以及临时展览、常设国际交流展览和捐赠品展览等不同形式的展览,向公众系统展示了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优秀的民族传统和当代主流文化精神,并全面地展示与宣传中华民族的伟大历史进程与辉煌文化,介绍世界文明与优秀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