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和舍友搞好关系

2025-04-23 11:05:03

1、必须要写在前面的话:本问答没有标准的操作步骤,也不想引用某些“著名非著名的心理学教条”各种情况需要区别对待,不可生搬硬套。原因很简单,因为每个人都有不同的世界观、价值观和行为准则(在法定的框架内)。更多是因为题主的问题太宽泛了,没有给出一个明确的环境。这里就只能以初次见面舍友的情景作为背景来回答了。那么,废话不多说,开篇!

2、搞关系之前学会认识。认识的主题其实分成了三大块,即环境、自我、他人。1、环境很好理解,你们是如何成为了舍友?这必然有个相似的前提(不要觉得这点不重要,这是很多关系处理前必须要参考的背景,更是初次接触增加认同的话题点。)就像讲故事的开篇,必须要交代好时代背景、环境因素一种的重要。2、自我的认识,就是“知己”。很多人对这个词表示很懵,搞好与他人关系为什么我自己要先知己?有句俗话说“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为什么会发生这种情况,归根到底其实就是不自知。“我”的性格如何?是内向型还是活泼型?自我肯定的优点和缺点又有哪些?等等。明知道自己不太会说话(其实很多是用词不当和没有眼色,不该开腔的时候乱说,让人反感),明知道自己沉闷且无趣(这大多是因为内怯和不够了解自己)等等,其实自我认识的一个很重要原因是在帮助自己做一道选择题。因为,这将跟接下来需要发生的事件有所关联。“自我认识”的阶段就是为了后面掌握主动打下了一半的基础。3、对他人的认知,讲白了,就是在“我”的眼里,这位舍友给与我的印象如何。“第一印象”很重要,因为,大多数人会以人为镜,别着急否认自己是不是这样的人。人对于眼睛的依赖很强烈,所见即所得往往是信息收集的一部分。“我”在观察舍友的同时,其实舍友也在观察“我”(或者舍友并没有正眼瞧“我”,但是,他/她肯定在暗地里观察)。

3、突破尴尬还有适度原则。有了上述的认识,心里就有了一个模糊的框架,这时候就是需要用到交谈了。第一句话不亚于第一眼的印象。(关于发声语调等的琢磨,这里就不累述了)自我介绍是对他人尊重的表达,因为,你得给舍友一个初步认识你的渠道。其实,这也是双方互相给对方打上了标识、标签。(当你觉得跟舍友相处忐忑时,舍友也是一样的。因为这是环境硬塞给你们的,不由你们的意愿为标准。)“你好,我叫XXX,来自XX。很高兴能与你成为舍友”(面带微笑即可,礼貌性为先),与其让别人占据主动,不如自己进行探查。同时,请观察对方的反应,这时候能看到很多细节,以帮助你在今后的共处生活中起到参考。如果对方会端正姿态,热情回复你,那么恭喜,这位舍友不是那种不愿交流的人,你们将能很好的沟通起来;如果对方心不在焉,或者继续自我行事装作不理睬,那么这位舍友却是难以沟通。难以沟通是不是就不要再交流了?不是,对方的行为有很多种理解方式,害羞(能看到气血上脸)、不懂如何回应(慌乱紧张,手忙脚乱甚至立马就跑出宿舍)、不屑与你交谈(能明显看到其高傲的一面,比如一动不动或者斜眼看你却不作应答)等等。不论是上述哪种情形,还需要你继续努力,这时可以将自己从家乡带来的特产或者来时路途中发生的一些趣事邀请和舍友“分享”。是前面两者,会很好的接触他们的尴尬,话题与相处的主动权将在你的手里,他们会跟随你的思路而应对;如果是那不屑与你交友的舍友,当你分享时,不论有没有举动和应对,至少这位高傲的舍友会对你有个预判,认为你是可以相处的并不一定会在将来与他“争锋作对”(因为所谓高傲的人,往往是对与自身评估过高,不论是成长环境还是精神疗法,在看低他人的同时更多是将自己放在了首位)。适度,是你将采取“示好”和“主动”的原则。彬彬有礼和谄媚;豪爽直性和扭扭捏捏是两组截然相反的词,出发点不同,想达到的目的也不同,使用的效果更不同。很明白你对“谄媚”、“扭扭捏捏”的先天厌恶,但在与某些不同“标识”的人相处时,有瞬间突破关系冰山的效果。说白了,就是看人下碟(又是一个不太好看的词语)。这里,有三个衡量标准可供参考:1、想减免以后的麻烦,又不想让舍友对你“恶意”。保持好你的风格吧,将豪爽直性演绎下去(豪爽不代表缺心眼啊,朋友,这点要区分清楚),自己能做,答应了舍友,就要做出个明确的结果,要么你就别应承,会适得其反。做不来或者做不到,提前跟舍友说明清楚。小节不拘,大义不亏,这样,你的人设就很鲜明;2、若即若离,让他人感觉你的城府较深,不会轻易跟你交心并不会对你造成负担。这个人设讲白了就是“多变”,轻易不在问题上发表意见,对于自己可预期结果的行为不遗余力,对自己不看好的结果“寸步不行”,几件事情下来,舍友就会对你产生“莫测”感或者觉得你不好忽悠。3、享受热闹,害怕孤寂。想有这样的效果,其实是最容易的,但是你却由主动降到了被动层次,几乎事事依人。而且容易缺失大是大非的关键决策,这类人设一旦固定,想摆脱往往容易让别人认为是“反骨崽”“叛徒”。请谨慎行之。

4、让我如何面对你?其实,对于你跟舍友的交流,着眼点都发生在“事情”上面。舍友请你帮忙、你请舍友互动、共同提高进步或者遮掩瑕疵等等。人情练达不是一蹴而就的,就跟上面所说,看人下碟。“帮忙和互动”都是力所能及才应允,“遮掩瑕疵”就需要认真思考和面对了。不是全无原则和底限的行动,大是大非自己先要评估清楚,自我得失要衡量。实在衡量不清,可以采取闭口不谈,总好过大嘴大舌弄巧成拙,对吗?

声明:本网站引用、摘录或转载内容仅供网站访问者交流或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如存在版权或非法内容,请联系站长删除,联系邮箱:site.kefu@qq.com。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