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微反应
1、广义狭义之分. 广义 严格来讲,“微反应”是个广义的“大词”,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微表情”,属于“面孔微反应”;二是除了表情以外的,其他能够映射心理状态的身体动作,也就是常说的“小动作” ,可以别扭地称为“微动作”,属于“身体微反应”;三是语言信息本身,包括使用的词汇、语法以及声音特征,称为“微语义”,属于“语言微反应”。
2、狭义 但同时,“微反应”在通常汉语语境下,又会让人直接联想到身体的动作反应,即前面列举的第二个方面的内容“微动作”。所以,“微反应 ”从这个角度讲,也可以作为一个狭义的“小词”,以便更贴近普通人的理解。
3、产生原因 人在受到意外刺激时,第一反应是减少身体动作,保持瞬间静止,以便看清突发状况并判断对策。从这种身体突然僵住或减弱活动的反应中,可以判断出对方感到吃惊,随后可能产生恐惧、愤怒或者喜悦的心理感受。当一个人完整的动作或表情被压缩到极致的时候,表现出来的就不是一个夸张的表情或动作,而是一个极小的反应,极易被人们忽略,这种反应,就是一个微弱的反应。
4、状态分析 其实,这种轻微呼吸的远古本质是隐藏,是为了不引起猎手的注意。在被捕猎的过程中,弱势的一方不能战斗(打不赢)则只有逃跑,如果跑得也不快,那就只能藏起来了。而隐藏的时候,如果呼吸不加以注意,气流的流动和呼吸的声音则会把自己的位置暴露给捕猎者,这是非常危险的事情。因此,长期进化积累的本能是,隐藏自己的时候会减弱甚至停止呼吸。到了现代社会,视觉上的隐藏除了军人、特工和罪犯之外,已经很少有人需要了,最多不过是尴尬的时候“恨不得有个地缝钻进去”的心态。但遭到负面压力的时候,心理上还是会希望通过隐藏的手段来保护自己,主动减弱或者停止呼吸,试图减少对手对自己的关注(虽然客观上不可能)。
5、状态分析 因此,正常状况下,遭遇负面刺激(比如挨批评)的人是会不由自主减弱甚至屏住呼吸的。 根据这个结论进行推导,如果老板骂人的时候发现,挨骂的家伙居然呼吸剧烈,这是应当留意的反常反应,往往意味着挨批的人有委屈、不服甚至反抗的情绪,需要进一步了解信息。 总之,如果在面临刺激源的时候,被测试人的呼吸开始减弱甚至停止,说明其心理处于一种恐惧状态,承受着很大的压力,但不敢逃跑,不敢反抗,被动等待结果的到来。这样的心态,表示刺激是有效的。也就是说,我们问对问题了,这个事情被测试人很关心,关心则乱。而发现被测试人的关注点,是继续施展有效刺激的前提条件,能够通过这个关注点,测试出对方的情绪,以推导出其真正的心理状态。
6、主要表现 1.安慰反应: 用眼睛缓解压力 人在受到批评、压力、否定等负面刺激时,经常无意识地表现出一些寻求安慰的身体微反应,以减缓内心的不适感。这些细微动作可以透露出他们紧张、焦躁、恐惧或者厌恶的负面心理情绪。 传说中,如果婴儿每天睁开眼睛的时候能看到妈妈(爸爸)的笑脸,他(她)将来就会很爱笑,很开心,而且会长得很漂亮。很多妈妈对这一点都深信不疑。 从科学的角度讲,能不能长得漂亮这个问题,与婴儿能否看到父母笑脸之间并没有直接关系。不过不用失望,因为视觉上的舒适和宽慰,确实能促使一个人的心情好转。小婴儿如果经常能够看到父母的笑容,的确会变得性格开朗,容易开心,爱笑,这些都源于不断积累的安全感和自信心。一个人笑着的时候,就会变得比板起面孔漂亮很多。
7、2.胜翱砌踉煜败反应: 胜败并非常事 战斗结束之后,胜利者会产生喜悦、炫耀和放松等积极情绪,神经系统处于兴奋状态,因此身体表现出抵抗重力的向上反应;而失败者神经系统进入压抑状态,全身能量丧失,因此看上去垂头丧气,身体重心向下并收缩。 重力是所有生物能够在地球上生存的最基本条件,同时也是各种生物需要想方设法对抗的第一阻力。重力原理的第一个内容是:想要抵抗重力,需要神经系统有意识(不一定是用“想”的意识)的控制。举例而言,昏迷状态的人之所以会倒地不起,是因为控制平衡和骨骼肌的神经系统进入无意识状态,人体用于保持站立状态的骨骼肌失去命令,无法继续抵抗重力。重力原理的另一个内容是:对抗重力,需要至少等同于身体所承受重力的能量。如果能量充沛,超出身体所承受的重量,就可以做出反重力运动,比如跳跃、高举双手的大肢体运动,以及抬头、挑眉毛、嘴角上翘等小肌肉运动。相反,能量不足的时候,就会导致身体向下“垮”掉,比如坐、蹲、摔倒、躺或者趴等大肢体运动,以及躯干弯曲、低头、眉毛和脸上的肌肉下垂等小肌肉运动。 我们经常会看到,战争或者比赛的胜利者通常会习惯性地做出一些动作,比如高举双手、高声啸叫,这些消耗很多能量的动作,原始动力旨在获取更多的关注。
8、3.冻结反应: 是人在受到意外刺激时的第一反应。突如其来的刺激,会让人瞬间出现短暂的停顿,用来看清状况,判断对策。如果在一个问题后,对方出现瞬间的行为停滞,说明这个问题让对方感到意外,意外的刺激是打破对方心理防线的有效手段;
9、4.逃离反应: 是人感受到厌恶或恐惧的时候会产生的反应。如果面对的刺激具有威胁性(可能伤害到自己),而自己又没有改变局面的信心,则会出现逃离反应。远古时代的逃离是跑,现代社会的逃离则多数比较隐晦。出现逃离反应,可以判断出行为人内心对刺激源所持的负面心态,厌恶或恐惧;
10、5.仰视反应: 是对自己能力高低、地位差异、胜败预测、优劣定位进行判断后的反应。进化积累的本能,使得人会仰视比自己高大的对象,蔑视比自己矮小的对象;反之,人也会本能地尽量抬高自己的身体以期建立优势,也会在认怂的时候,把自己的身体放低。所以,观察一个人的体态高低,可以判断其内心的自我定位;
11、反应释义 1.单肩抖动------不自信; 2.注视对方眼睛------撒谎中(为了看看自己的把戏是否得逞); 3.中断眼神交流------不代表撒谎(回忆中); 4.回答时生硬的重复问题------典型谎言; 5.抬起下巴------十分尴尬; 6.揉鼻子------掩饰真相(尤其是男人的鼻子里的海绵体在撒谎时容易痒); 7.眼睛向左看是在回忆,向右看是在思考谎话; 8.惊讶表情超过一秒就是假惊讶; 9.人右肩微耸一下就是在说假话; 10.当不能倒着将事情回忆一遍,那么事情肯定是编造的; 11.用手抚额头-----表示羞愧; 12.瞳孔放大-----恐惧,愤怒,性欲; 13.话语重复声音上扬-----撒谎; 14.肢体阻抗向后退一步,表示刚说的话不可信; 15.抿嘴经典的模棱两可的动作; 16..摸脖子人撒谎的时候会摸脖子,典型的强迫行为; 17.纵火与强奸本质是相同的,都属于宣张自己的力量; 18.撒谎的时候没有与之相对应的表情,往往没有任何表情; 19.一般在学校越受欢迎的学生越会撒谎; 20.手一直摩挲,一种自我安慰的姿态,当你不相信自己的在说什么的时候,使自己安心们说谎的时候会摸脖子,这是个经典的动作; 21.当真正的凶手看到被害者照片的时候,会表现出恶心、轻蔑甚至是害怕。但绝对不会是吃惊; 22.要是有人要将要实施血腥的罪行,就会出现这样的表情:眉毛朝下皱紧,上眼睑扬起,眼周绷紧; 23.伸出中指(fuck的手势),这是象征性的还有特定意识的下意识手势,充满敌意; 24.鼻孔外翻,嘴唇紧闭,生气; 25.下巴扬起,嘴角下垂,自责; 26.眉毛向上,拉紧,恐惧; 27.当你不相信自己在说什么的时候,就会摩挲自己的双手来使自己安心; 28.如果先突然大声说话,然后再用手猛拍桌子,这是对可怕事情反应的手势时间差。如果是真的发火,这两个动作会同时进行; 29.提高右边的眉毛,表示你很疑问; 30.嘴唇左边向撩起,假笑。脸部74%的真实感受往往会在右脸暴露(右撇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