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护肤八大忌讳
护理八大忌讳、5大妙招给你护肤新概念
八大忌讳
1、忌讳一、无论是护肤品 ,还是彩妆都节约用,常将用剩的再放回去,以备下次使用。 分析:保证弹镡蛤跄美容化妆品的干净不变质,在美容化妆时亟冁雇乏需格外当心。因为变质或不洁的化妆品不但不会使面容得以美化,还有可能污染皮肤,使皮肤变得粗糙或产生色素沉着。 正确的做法是:在平日使用美容化妆品时,首先应尽可能避免用不洁的手指去挖取瓶/盒内的产品,以免细菌感染到里面尚未使用的部分。建议用挖勺或粉扑取用每次所需的化妆品;若取出的化妆品尚未用完,谨记不要再放回瓶内,以免造成污损。化妆品用后要把留在瓶口处的残渍用纸巾擦拭干净,再把盖子拧紧。
2、 忌讳二、是干性皮肤,所以不能使用美白产品。 分析:干性皮肤与使用美白产品没有直接的关系,但干性皮肤一定要将保湿放在首位,以充足的水分保证肌肤的自然代谢正常化,否则美白成分不会被肌肤吸收。 更好的做法是:最好能在夜晚多加用美白精华素或晚霜,让肌肤充分吸收营养,才能逐渐显现美白的效果。
3、 忌讳三、每次洗完脸后,会用毛巾擦干脸上的水分。 分析:粗糙的毛巾在细嫩的皮肤上揉搓,不但会伤害并刺激皮肤,让肌肤长细纹,还会暗藏细菌呢! 正确的做法是:洗完脸,用毛巾或面巾纸将水按干,比用擦干的方法对皮肤的拉扯和伤害要轻得多。尤其是在脸上长了痘痘的时候,必须用面巾纸代替毛巾,并以按压的方式吸掉水分,这样才不会造成细菌感染。
4、 忌讳四、涂眼霜的时候,习惯又快又用力,三两下就完成了。 分析:眼部肌肤是脸上最脆弱的部位,如果你用力涂抹或过度拉扯,会让皱纹越来越多。 正确涂眼霜的方法是:用中指指腹轻柔涂抹于眼部四周肌肤。动作要慢要轻,可在眼部四周轻轻点弹,并顺着一定方向稍做按摩。
5、 忌讳五、每次卸妆时,总是先用纸巾直接抹去唇膏,然后再洗脸 。 分析:直接用纸巾抹去唇膏,这样做对嘴唇的刺激过于强烈,会对唇下皮肤的毛细血管造成破坏,长此以往会令唇色改变,严重的甚至引发炎症。 正确的做法是:唇部肌肤也需要专用卸妆品。取适量眼唇卸妆液于化妆棉上,轻轻涂抹,让唇膏浮离嘴唇,再以化妆棉或纸巾擦拭干净。
6、 忌讳六、习惯早上直接用清水洗脸,反正前一天晚上已经洗干净了。 分析:皮肤经过一整夜的新陈代谢,其实并不像你所想象的那么干净,仅仅用清水如何能彻底清除?如果污垢没有清洁干净,之后又化妆,就很容易堵塞毛孔,产生黑头、粉刺等。 正确的做法是:使用 洁面乳洗脸,在彻底清洁的同时给予肌肤丰富的水分,使肌肤镇定舒适,恢复肌肤清新、柔嫩的感觉。
7、 忌讳七、觉得用洁面乳卸妆也是一样的,不一定非要使用专用的卸妆品。 分析:只用一般的洁面乳、露卸妆是否已足够?大家都知道,一般洁面乳往往无法达到彻底卸妆的目的,这时,你就需要专门的卸妆品帮忙了。 正确的做法是:卸妆是第一步,卸妆后再用洁面乳对毛孔内的污垢、油脂及残余化妆品进行再次清除,就可令肌肤更干净爽洁。
8、 忌讳八、进行面部按摩时,时间愈久愈好。 分析:面部按摩的时间宜适度,不可太长或太短,必须视肤质、皮肤的状况和年龄来定。 正确的做法是:一般来说,中性皮肤的按摩时间为10分钟左右。干性皮肤的按摩时间一般为10--15分钟。油性皮肤的按摩时间应控制在10分钟之内。过敏性皮肤则最好不要做按摩。
5大妙招
1、选择乳液状或者霜状卸妆品,只擦不洗。 当肌肤出现小问题的时候,就要避免使用会乳化的卸妆油产品。因为乳化的过程都会洗掉肌肤表面的油脂,让皮脂膜变薄,从而造成肌肤敏感。改换乳液状或者霜状的卸妆品吧,把它们涂在脸上,稍微按摩开来之后,再用化妆绵擦掉。
2、坚持不起泡的洗脸方式,尽量避免揉搓。 坚持不起泡的洗脸方式,只用温水泼洗脸颊,洗脸时避免大力揉搓,肌肤才不会越洗越干。如果你担心洗不干净而坚持使用泡沫式洁面品,那么可以试试“泡沫敷脸法”:把洗面奶搓出丰富的泡沫,敷在脸上一分钟,再用温水冲洗干净。
3、少搽一些保养品,给肌肤透气的机会。 肌肤断食期间,绝对没有“一定要用护肤品”的规矩,一切都根据肌肤的状况灵活掌握。推荐使用可以增加后续吸收、加强保湿的“开胃”化妆水。如果不觉得紧绷,省略精华液、乳液、面霜也无妨。
4、滋润的靠裸樱晌夜间乳液以及晚霜,改成早上用。 肌肤就像肠胃一样,断食之后的吸收会变得特别好。前一晚的保养除了基本的清洁工作之外不再进行其他保养,什么都不擦的肌肤经过一整夜的断食,吸收力会明显提高。第二天一早就可以使用本来应该晚上用的夜间乳液或者晚霜,保证肌肤将营养全部吸收,而且再也不用担心太过滋润会导致浮粉。局部特别缺水的地方可以再多搽一层,让肌肤油水平衡。
5、根据肌肤“拉警报”的轻重,决定施行“肌断食”的时间长短。 肌肤出现前面提到的适用于“肌断食”的状况时,应该赶紧施行肌肤断食保养法。一旦肌肤有好转的现象,就算只有一天也可以停止“断食”,如果并没有康复,那就再实行一天。肌肤恢复正常后,就可以回到常规保养的方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