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流鼻血怎么治

2025-04-05 10:41:54

血从清道出于鼻,称为鼻衄。是常见的一种病症。主要由于肺、胃、肝火热偏盛,迫血妄行,以致血溢清道,从鼻孔流出而成鼻衄,亦有少数由肾精亏虚或气虚不摄所致者。鼻衄亦称为衄。鼻衄量多时,又称为鼻洪或鼻大衄。也就是常见的出鼻血。

冬天流鼻血怎么治

肺经热盛型

1、主方桑菊饮(吴鞠通《温病刳噪受刃条辨》)加减处方:桑叶12克,菊花12克,连翘12克,黄芩12克,桔梗12克,牡丹皮15克,白茅根15克,芦榄蝈蒈缩根15克,栀子炭10克,甘草6克。水煎服。若咳噘痰稠者,加瓜蒌仁、浙贝母、冬瓜仁各15克。

2、中成药(1)、牛黄上清丸,口服,每次1-2丸,每日2次。(2)、黄连上清丸,口服,每次1丸,每日1—2次。(3)、羚翘解毒丸,口服,每次1丸,每日1~2次。

胃热炽盛型

1、主方犀角地黄汤(孙思邈《蚩狠希搁备急千金要方》)加减处方:生地黄15克,赤芍15克,牡丹皮15克,知母15克,生石膏30克,水牛角60克,甘草6克。水煎服。临床上宜加白茅根15克、侧柏罡瘭抻馒叶15克、旱莲草15克。大便秘结者,加大黄10克(后下)、瓜蒌仁15克。

2、中成药(1)牛黄解毒丸(片),口服,大蜜丸每次l一2丸,每日2—3次,片剂每次2—3片,每日3次。(2)水牛角浓缩粉(片),口服,片剂每次8片(儿童每次5片),每日3次;散剂每次1.5~3克,每日2次。

肝火上逆型

1、主方龙胆泻肝汤(吴谦《医忏至泉噢宗金鉴》)加减处方:龙胆草15克,栀子15克,黄芩15克,生地黄15克,赤芍15克,柴胡10克,车前子10克,水牛角60克。水煎服。血量多者,可酌加白茅根15克、仙鹤草15克、旱莲草15克。口干甚者,可选加麦冬15克、玄参15克、知母15克、葛根30克。

2、中成药(1)羚翘解毒丸,口服,每次1丸,每日l~2次。(2)水牛角浓缩粉(片),服法同“胃热炽盛型”。(3)夏桑菊冲剂,口服,每次1~2包,每日3次。(4)龙胆泻肝口服液,口服,每次1支,每日3次。

肝肾阴虚型

1、主方知柏地黄汤(吴昆《医方考》)加减处方:知母12克,黄柏12克,牡丹皮15克,泽泻15克,山茱萸12克,生地黄15克,旱莲草15克,藕节15克,阿胶10克(熔化)。水煎服。

2、中成药(1)六味地黄丸(片),口服,大蜜丸每次1丸,小蜜丸每次9克;水蜜丸每次6克,每日2次诋危族枧;片剂每次5片,每日3~4次。(2)知柏地黄丸(片),口服,大蜜丸每次1丸,小蜜丸每次9克,水蜜丸每次6克,每日2次;片剂每次6片,每日4次。

脾不统血型

1、主方归脾汤(严用和《济生方》)加减处方:党参15克,黄芪15克,茯苓15克,当归10克,白术10克,远志10克,艾叶10克,阿胶10克(熔化服),侧柏叶12克,地榆炭12克,炙甘草6克。水煎服。

2、中成药归脾丸,口服,大蜜丸每次1丸,小蜜丸每次9克,水蜜丸每次6克,每日3次。

鼻衄的外治法

1、冷敷法以冷水浸湿的毛巾或冰袋敷于患者的前额或颈部。

2、压迫法用手指揉按患者入前发际正中线1-2寸处,或紧捏一侧或两侧鼻翼,以达止血目的。

3、导引法令病人双足浸于温水中,或以大蒜捣烂,敷于足底涌泉穴上,有引热下行,协助止血的功效。

4、滴鼻法用香墨研浓汁,滴人鼻中,也可用滴鼻灵或1%~3%麻黄素液等滴鼻。

5、吹鼻法用血余炭、马勃、百草霜、三七末、云南白药等药末吹人鼻腔,也可将上述药物放在棉片上,贴于出血处,或填塞鼻腔。

6、鼻腔填塞法用上述方法而未能止血者,可用明胶海绵或凡士林纱条填塞患侧鼻腔;若仍未达止血目的,可行后鼻孔填塞法。

声明:本网站引用、摘录或转载内容仅供网站访问者交流或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如存在版权或非法内容,请联系站长删除,联系邮箱:site.kefu@qq.com。
相关推荐
  • 阅读量:71
  • 阅读量:27
  • 阅读量:78
  • 阅读量:26
  • 阅读量:72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