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历史的追溯和缅怀之旅随笔

2025-04-06 11:39:39

陕西历史的追溯和缅怀之旅随笔

" width="500" height="352" />

  恰逢纪念延安文艺座谈会七十周年之际,所在培训班组织了革命圣地延安的红色之旅。跨省之旅,自然免不了沾亲带故,故成就了此次的陕西之行,成就了此次历史的回溯、红色的浸染、风景的震撼和文化的沉思。

  第一天

  披着星光,搭上廉价的早班机,未想在机场还碰见赴欧的同事,真所谓殊途同始。许多同学平时都未曾交流,但结伴出行的喜悦逐渐将大家紧密地融合起来。虽都带着惺松的睡眼,但心底的振奋已显露于形,交谈中确定了“八仙糕”的宁德方言发音为口令,无形中成为了团的名号。启程、八仙糕!

  未曾想许多同学是第一次坐飞机,好奇的就像一年前的我,贪婪地注视着窗外的一切,而此时的我已不得不再次忍受厦航座位行间距的“亲密”了。“千里江陵一日还”,迷糊之间,双脚已踏上了西安咸阳国际机场,现代科技让以往的不可能变成可能,谁知道,接下来将领略的是现在的不可能在以往变成了可能。

  第一站 法门寺(宝鸡扶风)

  因佛指舍利而闻名于世的佛家名刹,现在所参观的却都是现代的大规模建筑。宏伟的寺门、开阔的佛光大道、大气的万人广场、恢宏的舍利塔,看似壮观非常,实则只虚有其表,金钱的堆砌、侵袭已使此地全然变味。功利的景区导游竟只将游客引导到寺庙劝募处就了事。佛像、雕塑的供奉明码标价、昭然于世,何谈佛门的清净和脱俗?反倒法门寺旧址才残留些许历史的积淀和曾经的辉煌。

陕西历史的追溯和缅怀之旅随笔

  般若殿

陕西历史的追溯和缅怀之旅随笔

  万人广场及远处的佛光大道

陕西历史的追溯和缅怀之旅随笔

  供奉佛祖舍利的合十舍利塔

陕西历史的追溯和缅怀之旅随笔

  距今约1700余年历史的旧寺,但建筑已多属仿建

  在此塔之下的地宫内发现七层宝盒套装的佛指舍利

  第二天

  第二站 黄帝陵(延安黄陵)

  中国古墓葬当之无愧的第一号,世称“天下第一陵”

陕西历史的追溯和缅怀之旅随笔

  轩辕庙,于黄帝陵所在桥山山脚,建于汉代。此处为景区入口,新中国建立后,每年清明、重阳节均在此进行祭祀典礼,特别是清明节公祭已是中华民族传统祭祀大典。内有历代帝王御制祭文碑座和香港、澳门“回归纪念碑”。

陕西历史的追溯和缅怀之旅随笔

  为祭祀大典兴建的万人广场

陕西历史的追溯和缅怀之旅随笔

  诺大的人造景观怎及得上古色古香、清烟缭绕的祭祀庙宇。

  同宗同脉的历朝历代领导人留下祭文于此,尽炎黄子孙之忠孝

陕西历史的追溯和缅怀之旅随笔

  传说黄帝手植柏,与中国历史同岁,当仁不让我国最古老、最大的柏树

  和轩辕庙相比,黄帝陵静隐于其后的桥山之上,此处更多了些古迹。黄帝的墓冢,摒弃了凡尘的浮躁,一抔黄土、几株古柏,更让人追思神往。郭沫若所题黄帝陵中的“帝”字,竟藏着一幅江山美女图,是书法之神奇,还是想像之无限?

  第三站 壶口瀑布(延安宜川)

  “黄河在咆哮”的出处所在,气势让人神往。然到此地,心潮却不似设想中的澎湃,低水位的黄河与气势壮观、金水奔腾的印象相去甚远,甚至不如我们周宁的九龙祭瀑布之壮观,昔日奇景已难符曾经之名,是上游的植被保护改善,水土流失减缓之因吗,若是此更应欣喜才对。

  大面积河床都暴露在外,水量小了许多

  水的颜色已由黄转绿,环保之功呀

  第三天

  第四站 杨家岭革命旧址(延安)

  适逢毛主席文艺座谈会讲话七十周年,此地又让全国人民纷至踏来,讲解员统一为部队文艺兵担任。全议旧址、办公场所、领导人旧居,一一呈现于眼前。曾经满目疮痍的黄土高坡、简陋极致家居陈设,**竟于此运筹帷幄,决胜于千里之外,让你不得不赞叹其生命力之强大。

  第五站 枣园革命旧址

  升级版的杨家岭,条件改善许多,窑洞也变成独幢建筑

陕西历史的追溯和缅怀之旅随笔

  第六站 延安革命纪念馆

  红色教育示范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重温革命艰苦历程,体会**带领中国人民建立新中国之不易

陕西历史的追溯和缅怀之旅随笔

  第七站 洛河大桥(延安洛川)

  桥墩高143米,兴建时为亚洲第一,现在已退居第三,此地苹果出名

陕西历史的追溯和缅怀之旅随笔

  第八站 西安钟鼓楼(西安)

  到此时才踏上这十三朝古都所在地,竟还是自发前往的。这钟楼是西安的中点、中国的中点、华夏文明的源点,金顶显示了其尊贵。鼓楼在钟楼西侧五百米,两者在灯光之下彰显气派、金碧辉煌,又让人追溯起“晨钟暮鼓”的昔日岁月。

  第四天

  第九站 西安古城墙(西安)

  现存世界最完整、最大的古代堡垒和防御体系。当站立在能并行四部大卡车的城墙上,已完全折服于这浩大宏伟的工程,环城14公里的城墙,在陕西政府的有力举措下免遭北京、南京城墙之命运。时间原因没能骑自行车环城一周,但那矗立的箭楼、城楼、瓮城等古建筑,让人又仿佛回到那金戈铁马、列阵攻城的冷兵器时代。

  城楼,不论在哪,中国古式建筑都被万恶的清政府打上印章,北京难免,西安竟也如此,哀叹建筑美学同一之悲哀,审美之疲劳。

  城墙之上竟有如此宽阔

  城高河深,攻难守易,一望无垠的关中平原应运而生这人造屏障

  第十站 华山(渭南华阴)

  华山之险居五岳之首,所谓“自古华山一条道”,当坐着超过50度的缆车爬升在这一整块花岗岩形成的山脉前,我不得不赞叹造物主的神奇,领略何谓险峻,何为“壁立千仞”。广袤的关中平原犹如飞来峰般拔地而起一座山峰,让人啧啧称奇。

  从北峰到擦耳崖、到苍龙岭、到五云峰,此时山间雾气弥漫,犹如置身于太虚幻境。询问几位路人及管理人员,估算离队伍集合时间已不及攀顶,只好悻悻折返。后经登顶团员回来后所诉时间竟大相径庭,甚感遗憾与气愤,正如某位团员所说:“别把人家平原地区人登山的速度和我们山区来比较。”悔之晚矣。

  山颠所建建筑,赞叹鬼斧神工

  苍龙岭,坡度极为陡峭,径宽仅一米,两旁为深谷,韩愈投书求救正于此处

  华山西峰远眺,地貌可见一般

  华山因为金老增加了许多传奇色彩,这个笑傲江湖的故里,让多少武侠迷于此寻找华山派的踪影。华山论剑争夺武林盟主最终成就了金老在八抬大轿、数人簇拥中登顶,此情此景盟主是何人,大家心中已有答案。

  第五天

  第十一站 秦陵地宫(西安临潼)

  按照史记及现代技术探测所仿建的秦始皇陵。单看文字记载,秦陵就已让人叹为观止,同时期的长城和阿房宫就已举世震惊,这皇陵只会有过之而无不及。与同学交谈中,得知现在探测所得出结论与史记记载基本相符,另通过陵墓中汞含量的探测可以推断未被盗掘,负责任的当地政府将开墓之日无限期延后至技术允许之日,届时,毫无疑问,世界又一个奇迹将会诞生,只是你我有生之年可否见证。

陕西历史的追溯和缅怀之旅随笔

  地宫门口相机始终无法聚焦,甚奇!

  第十二站 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西安临潼)

  “未见兵马俑,不谈到西安”,诚然,这世界第八大奇迹在来之前就已如雷贯耳了,当站在一号坑前,那阵列在前的各式兵俑让人梦回大秦,已无从考证如此栩栩如生的兵俑在当时技术条件是如何制成,只等待哪日能亲眼见到那身披彩甲的兵俑全阵图。

陕西历史的追溯和缅怀之旅随笔

  二千多年前的阵仗重现于此,每名兵俑仿真人而制,相貌皆不同,出土时身披彩甲,抗氧化技术到1950年美国才首次掌握,种种一切,在那个年代,都是未解之谜

  巧夺天工,无言语可形容

  第十三站 大雁塔(西安曲江)

  仿照西域佛塔形式而建,是赴印度取经归来的玄奘法师,奏请在慈恩寺内用于存放经籍之处

陕西历史的追溯和缅怀之旅随笔

  只见唐三藏,不见二师兄

  第十四站 大雁塔主题文化广场

  以雕像群构成的文化广场,当真算得上最具文化含金量和内涵的广场。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的雕像群重现着万邦来朝、政治开明、人民富足的盛唐景像。各个唐朝名人的雕塑则展示着唐朝文化的鼎盛,一个国家、一个朝代的强大最明显的标志便是文化强盛,那时的中国是无可争议的世界中心,但之后,历经元、清两个异族对汉唐文化的大肆毁灭和摧残,昔日光景已成为永远回忆,包括现在。

陕西历史的追溯和缅怀之旅随笔

  以伦理为核心的中华文化共同体,其核心价值、文化理念、生命哲学、政治理想所构成的文化基座,在唐代实现了全面整合,催生了光华四溢“大唐气象”,以文学、宗教、书法、诗歌、音乐、绘画等为代表的唐代文化艺术达到了古典的高峰,各个领域都产生了光耀千古的文化巨人,诗圣、书圣、画圣、茶圣……大唐群英灿若星河、云蒸霞蔚。

  第十五站 唐大慈恩寺遗址公园

  大雁塔文化休闲景区中相对独立且主题特色鲜明的开放式园林

  最终站

  陕西是华夏文明最重要、最集中的发源地之一。博大悠远的华夏文明使每一个初到陕西的人都不自觉地挖掘内心深处的怀古悠思。

  一抹红日伴随着对陕西的告别。陕西之行,所遗憾的是原味的古代元素已基本感受不到,所到之处皆为仿古建筑,意犹未尽。历史的风霜终究会消灭一些有形之物,只待驻足在城墙之上追忆和缅怀那千年的辉煌与苦难。

声明:本网站引用、摘录或转载内容仅供网站访问者交流或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如存在版权或非法内容,请联系站长删除,联系邮箱:site.kefu@qq.com。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