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自学中医微盘
1、一、中医起源与基础中国的中医学源远流长,流派众多,要想短时间自学掌握中医诊断治病的本质是有一定的难度的,成熟的中医体系大概在汉末张仲景时期,张博采众方,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著成《伤寒杂病论》。该书以六经辨伤寒,以脏腑辨杂病,确立了中医学辨证施治的理论体系与治疗原则,为临床医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而先秦时期的对人体的解剖、生理、病理以及疾病的诊断、治疗与预防,做了比较全面的阐述,初步奠定了中医学的理论基础。精读这些经典使我们明白中医是如何阐述人体的生理、疾病的发生和对疾病的认识的。
2、二、掌握药学知识学了理论后,紧接着要学《神农本草经》。可以参考黄杰熙评释的《本草三家合注》,唐容川的《本草问答》以及周岩的《本草思辩录》,另外中医大学教育的本科教材《中药学》亦可一参,但当以《神农本草经》的观点为本,勿受后世过多影响。此阶段重在对药物的四气、无味、功用、炮制、用量都必须确实掌握,对其副作用亦须了解,特别是毒性药物。可以从药性赋,药性歌扩,汤头歌决入手。
3、三、中医诊断主要包括篥襄咐辈舌诊和脉诊。中医诊断的基本手段是望、闻、问、切四诊,四诊不可偏废。在望诊中舌诊尤为重要,有“证不辨凭诸脉,脉不辨凭诸舌”之说,说明凭舌诊可在疑似中做出正确的判断。脉诊一般初学者很难掌握,可以结合濒湖脉学和医家病案来入手。
4、首先,伤寒和金匮,这两本书要精读,历代注家很多,限于时间和精力,不可能一一读遍,可以从刘渡舟的书和郝万山的视频开始入手,然后后面学的是黄元御的注解。
5、接下来是黄元御的书籍。时下很热闹的火神派、圆运动,其源头都在黄元御;黄元御医学思想的精华,尽归《四圣心源》,另外他的《伤寒悬解》《长沙药解》也有必要学习下。
6、最好,近现代的郭生白和李可老中医的著作医案可以深刻的研习总结下。郭老著有:《本能论》《伤寒六经求真》,李老著有《人体阳气与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