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如何编制和使用导学案

2025-04-15 10:51:54

1、导学案编制程序1、教师阅读教材、教参、教辅等工具书,确定教学任务。2、正式编写导学案在教案本子上,按它的结构逐项书写。需要注意的是,“学习目标”不能写成“教学目标”!新课标更注重“学”的问题解决,站在学生的角度来看目标。目标要小、具体、实在。3、审批、修改、定稿、印制。

2、导学案的流程1、预习课(一般利用自习课):下发导学案,学生锿辞柃妾独立看书学习,做导学案。不允许学生间有交流,更不准抄袭。教师一般也不做辅导。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进行自主学习。既要完成“自主学傍闭渌幔习”部分,又要完成“合作探究”。2、收导学案:教师批阅(相当于以往改作业),及时了解学生的自学情况,反馈信息。要求是:有发必收,有收必批。同时制定课堂上教师的讲解内容,学生讨论、交流的题目。

3、导学案课堂使用1.课前要把“学习目标”板书在黑板的右上角,课堂开始时要一起学习、领会这个“学习目标”;而且,整节课都不能擦掉,课堂的每个步骤都要围绕目标进行。2.教师精要讲解学习内容,特别是重点、难点以及自主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不需要讲的一律不讲,可讲可不讲的也不讲。这对教师的“讲”也是一个挑战。时间视学科、班级情况而定,一般控制在10分钟至20分钟之间。3.下发教师批改过的导学案(也可提前在课前发放),学生分组讨论:先一对一讨论(即A1对A2,B1对B2,C1对C2),再组内大讨论。教师巡视、指导,甚至参加讨论,帮助解决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的疑惑、困难以及导学案上做错的题目(学生能能解决的尽量让学生解决,学生不能解决或大部分不能解决的再作为课堂展示内容,从而提高课堂效率)。4.教师安排课堂交流(包括谁“展示”哪一个题目、谁“点评”哪一题目),学生作“展示”和“点评”准备。5.交流:学生按照安排,轮流上台讲解题目;然后由安排的其它组的学生进行点评;之后,没有安排的学生也可补充讲解、点评甚至质疑。最后,教师有必要的才纠错、点评。(安排“展示”的一般是B、C层的学生,“点评”一般是A层的学生。6.完成“当堂检测”或进行课堂总结(既可由教师完成,也可由学科班长完成)。

声明:本网站引用、摘录或转载内容仅供网站访问者交流或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如存在版权或非法内容,请联系站长删除,联系邮箱:site.kefu@qq.com。
相关推荐
  • 阅读量:58
  • 阅读量:65
  • 阅读量:79
  • 阅读量:82
  • 阅读量:54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