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臣以当世之事”中的“以”是什么意思急

2025-04-11 11:32:31

1、“以”的意思是:饨贫槽鹫拿、向、用。这是倒装句,“咨臣以当世之事”语序为“以当世之事咨臣”。

2、咨臣以当世之事:征询我对时局大事的意见。出自两汉诸葛亮的《前出师表》

3、原文: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4、译文:先帝不因为我身份卑微,见识短浅,降低身份委屈自己,三次去我的茅庐拜访我,征询我对时局大事的意见,我因此十分感动,就答应为先帝奔走效劳。

以:认为。卑鄙:身份低微,见识短浅。卑,身份低下。鄙,见识短浅。与今义不同。猥(wěi):辱,这里有降低身份的意思。枉屈:委屈。顾:拜访,探望。咨:询问。由是:因此。感激:感动奋激。许:答应。驱驰:驱车追赶。这里是奔走效劳的意思。

“咨臣以当世之事”中的“以”是什么意思急

扩展资料

“以”古义:

1、用;使用。

战国屈原《涉江》:“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忠心的人啊,不被重用,贤明的人求进身也难成功。

2、做。

先秦《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假如有人了解你们,那么(你们)打算做些什么事情呢?

3、认为。

战国时代《邹忌讽齐王纳谏》:“皆以美于徐公。”都认为我比徐公美。

4、表示动作行为所用或所凭借的工具、方法,可视情况译为“拿”、“用”、“凭”、“把”等。

5、起提宾作用,可译为“把”。

6、表示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可译为“因为”、“由于”等。

7、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地点,可译为“在”、“从”。

8、表示动作、行为的对象,用法同“与”,可译为“和”、“跟”;有时可译为“率领、带领”。

9、表示并列或递进关系,可译为“而”、“又”、“并且”等,也可省去。

10、表示承接关系,“以”前的动作行为,往往是后一动作行为的手段和方式,可译为“而”,也可省去。

11、表示因果关系,常用在表原因的分句前,可译为“因为”、“由于”。

12、表修饰和被修饰关系。

13、表目的关系,可译为“而”“来”“用来”等。

14、表示时间、方位、数量的界限或范围,用法同现代汉语。

15、表示在叙述某件事时又转到另一件事上,可译为“至于”。

16、通“已”。已经。

17、通“已”。停止。

18、只是。

声明:本网站引用、摘录或转载内容仅供网站访问者交流或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如存在版权或非法内容,请联系站长删除,联系邮箱:site.kefu@qq.com。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