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充电宝带上飞机的常识

2025-04-05 11:48:02

随着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的普及,充电宝俨然成为了“生活必需品”。然而,带着充电宝上飞机却有诸多规定。2014年10月,民航局发布《关于民航旅客携带“充电宝”乘机规定的公告》,首次专门强调了民航旅客携带充电宝乘机的相关规定,并专门强调了充电宝的风险性。《公告》表明,今后旅客在乘坐飞机时,仅可携带额定能量在160瓦特小时以内的充电宝,属于“三无”产品的充电宝一律禁止携带,并且严令禁止托运充电宝。 为何飞机会对充电宝有这么多限制呢?据了解,充电宝其实就是锂电池,容易发生自燃。前些年,国内外曾发生过多起航班飞行途中乘客托运的锂电池冒烟起火的情况。一位民航业人士称:“飞机在颠簸中充电宝和其他货物碰撞,就很容易出现这种情况。”

科普充电宝带上飞机的常识

工具/原料

充电宝

实验:挤压穿刺充电宝真的会起火

1、充电宝遇到冲击,真的会冒烟起火吗?近期,一段央视录制的视频颇为引人关注。在视频中,充电宝在重物冲击和穿刺破坏后都冒出了火苗。显然,充电宝遇到冲击是存在起火的可能性的。

科普充电宝带上飞机的常识

2、重物冲击实验,即用一个铁块从高处砸到充电宝上,模拟充电宝在运输过程中受到外部重物撞击后的情况。铁块落下后,充电宝的外壳被砸坏,随即冒出一股烟雾,充电宝外壳缝隙处也冒出了资纯餍垅火苗。穿刺破坏实验,即用一根铁钎刺透充电宝。结果,充电宝也起火燃烧起来。

3、充电宝最关键的零部件就是储存电能的电芯,其主要构成为锂电池聚合物。充电宝的安全问题主要还是由其内部的锂离子电池引发的,一旦充电宝厂家选用了安全质量较差的锂电池,就会存在安全隐患。

4、据了解,新的便携式锂电池国家标准GB31241-2014已于去年正式实施,该标准是国家强制性标准,要求合格的充电宝在加速度冲击、重物冲击、跌落、挤压等试验中应不起火、不爆炸。

科普充电宝带上飞机的常识

原理:锂电池外壳破坏就冒烟燃烧

1、当锂电池的外壳被破坏后,电池里发生的化学反应导致电池外壳迅速鼓包,并不断往外冒白烟,用水浇到上面后,反映更加剧烈,不仅烟冒的更多,还发出了呲呲的响声。

科普充电宝带上飞机的常识

2、锂的化学性质非常活泼,它遇水或潮湿空气会释放出易燃气体。其实,锂电池出现发热或者燃烧现象主要是由短侨嚅检货路和电流过大两者引起的,而对于手机来说,充、放电电流过大的情况几乎不会出现。而让锂电池出现短路的因素却有很多,包括电池的物理损坏、使用环境的温度以及正负极的短路三种情况。如果锂电池外壳损坏,会导致电芯内部短路,从而发热燃烧。

3、一般情况下,锂电池内部含有的电解质处于密封状态,不会发生反应。但是,当锂电池的外壳破损,里面的电解质遇到空气或者水后,会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气体和热量。反应剧烈的时候,甚至会爆炸。

提示:充电宝能否带上飞机有算法

1、北京南航地服国内客服部主管黄红军介绍,虽然充电宝可以随身携带,但如果充电宝的额定能量超标,也是不允许带上飞机的。他介绍,额定能量并不是充电宝上标注的电池容量,可以根据一个公式计算出来。额定能量=标称电压×标称容量

2、例如,一个标称容量为10400毫安时(即10.4安时)、标称电压为3.6伏的充电宝,其额定能量就是37.44瓦时。

3、根据民航部门规定,当充电宝的额定能量小于100瓦时,是不限定数量,可以随身携带的。如果充电宝额定能量超过100瓦时,小于160瓦时,则需要航空公司确认后才能放行,每人最多只能带两块。如果充电宝上的相关标识磨损不清或者没有标识,则不允许携带。

科普充电宝带上飞机的常识
声明:本网站引用、摘录或转载内容仅供网站访问者交流或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如存在版权或非法内容,请联系站长删除,联系邮箱:site.kefu@qq.com。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