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志摩的《给母亲》诗歌内容是什么
《给母亲》——徐志摩
母亲,那还只是前天,我完全是你的,你唯一的儿;你那时是我思想与关切的中心:太阳在天呼鳏魇杰上,你在我心里;每回你病了,妈妈,如其医生们说病重,我就忍不着背着你哭,心想着世界的末日就快来了。
那时我再没有更快活的时刻,除了和你一床睡着,我亲爱的妈妈,枕着你的臂膀,贴近你的胸膛,跟着你和平的呼吸放心的睡熟,正像是一个初离奶的小孩。
但在那二十几年间,虽则那样真挚的忠心的爱,我自己却并不知道;“爱”那个不顺口的字,那时不在我的口边,就这先天的一点孝心完全浸没了我的天性与生命。
过来的变化多大呀!这不是说,真的,我不再爱你,妈!或是爱你不比早年,那不是实情;只是我新近懂得了爱,再不像原先那天真的童子的爱,这来是成人的爱了;
我,妈的孩子,已经醒起,并且觉悟了这古怪的生命要求;生命,它那进口的大门是一座不灭的烈焰——爱。谁要领悟着里面的奥妙,谁要觉着这里面的搏动,(在我们中间能有几个到死不留遗憾的!)就得投身进这焰腾腾的门内去。
但是,妈,亲爱的,让我今天明白的招认对父母的爱,孝,不是爱的全部;那是不够的;迟早有一天,这“爱人”化的儿子会得不自主的移转他那思想与关切的中心,从他骨肉的来源,到那唯一的灵魂。
他如今发现这是上帝的旨意,应得与他自己的融合成一体。自今以后,不必担心,亲爱的母亲,不必愁,你唯一的儿子会得在情感上远着你们。
啊不,你应得欢喜,妈妈呀!因为他,你的儿,从今起能爱,是的,能用双倍的力量来爱你,他的忠心只是比先前益发的集中了;因为他,你的孩儿,已经寻着了快乐,身体与灵魂,并且初次觉着这世界还是值得一住的。
他从没有这样想过,人生也不是过分的刻薄。他这生来真的得着了他应有的名分,因此他在感激与欢喜中竟想赞美人生与宇宙了!
妈呀“我们俩”赤心的,联心的爱你,真真的爱你,像一对同胞的稚鸽在睡醒时,爱白天的清光。
扩展资料
徐志摩是徐家的长孙独子,自小过着舒适优裕的公子哥的生活。1908年在家塾读书,进入硖石开智学堂,从师张树森,从而打下了古文根底,成绩总是全班第一。
1917年,北洋大学法科并入北京大学,徐志摩也随着转入北大就读。在北方上大学的两年里,他的生活增添了新的内容,他的思想注入了新的因素。在校期间,他不仅钻研法学,而且攻读日文、法文及政治学,并涉猎中外文学,这又燃起他对文学的兴趣。
这一时期他广交朋友,结识名流,由张君劢、张公权的介绍,拜梁启超为老师,还举行了隆重的拜师大礼。梁启超对徐志摩的一生影响是大的,他在徐志摩的心目中的地位是举足轻重的。
他在北方上大学时期,亲身感受了军阀混战的场景,目睹屠杀无辜的惨象。他厌恶社会,决计到国外留学,寻求改变现实中国的药方,实行他心中的“理想中的革命”。
1921年,徐志摩开始创作新诗。1923年3月,徐志摩发起并成立了著名文学社团“新月社”。1924年,与胡适、陈西滢等创办《现代诗评》周刊,并任北京大学教授。同年,印度大文豪泰戈尔访华期间,徐志摩任翻译,两人感情渐深,遂成忘年交,这是中印文化交流史上的一段佳话。
1925年8月,他的第一部诗集《志摩的诗》由中华书局出版,此书确立了其在中国新诗坛上的显赫地位。
1927年11月6日,徐志摩由马赛归国,行至南中国海时,面对汹涌的大海和辽阔的天空,忆起重游康桥(剑桥)故地的情景,便吟出了传世名篇——《再别康桥》:“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许多人正是从这首传世经典中,结识了康桥,结识了天才诗人徐志摩。
徐志摩是一位在中国文坛上曾经活跃一时并有一定影响的作家,他的世界观是没有主导思想的,或者说是个超阶级的“不含党派色彩的诗人”。他的思想、创作呈现的面貌,发展的趋势,都说明他是个布尔乔亚诗人。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徐志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