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讲稿怎样能打动听众

2025-04-05 11:12:38

演讲在日常生活中,是一种人际沟通和信息交流活动。其应用范围极其广泛,大到对国际政治形势的分析、论述,小到对日常生活中常见、习见事物的叙述、评说,都可成为演讲的内容。除去一些即兴发言、演说以外,大部分演讲都需要演讲者事先拟稿,以期达到较好的宣传、鼓动和教育的目的。因此可以说,在拟稿的演讲中,演讲稿写作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演讲的成败。因为演讲是演讲者与听众面对面地进行信息、情感交流,所以,在演讲稿的写作中必须考虑到听众这一因素。怎样才能在短短的几分到十几、几十分钟内完全抓住听众的注意力,使每一位听众都聚精会神、全神贯注地听,并用自己的情感参与演讲,使演讲者的信心和才智得到充分的发挥,达到最佳的上下呼应状态,这是每一个演讲者都期望得到的效果。为达到这一效果,在演讲稿的撰写上就要紧紧扣住听众的心弦,从主题材料选择、结构安排到语言运用都要把听众这一因素作为首先考虑的内容和演讲稿写作的先决条件。具体讲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一、主题抓住听众

演讲稿的主题应符合一般文章写作中对主题的要求,客观上应是当前社会生活中的热点、难点或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这样演讲稿才有存在的必要性,也是演讲主题能站得住脚的第一步。同时,对于自己所选择的主题必须是演讲者在经过深思熟虑、阅读了大量的资料、作了充分的积累后获得的对某一问题的独到认识。换言之,必须凝聚了演讲者对生活的思考和体验。人云亦云的主题往往是不能打动听众的。在有些场合,会出现多人同讲同一主题的情况(如演讲比赛中),这时,为避免主题单一、重复,演讲者要格外注意讲出新意,给人以一种别有洞天的感觉,开阔听众的思维。如在“人生与理想”演讲比赛中,有三、四位军人谈了如何为祖国奉献青春、站岗、放哨,在平凡的岗位上作出不平凡的事迹。而一个思维敏捷的演讲者上台面对已显嘈杂的会场讲军人是“把理想拴在脚上”的人,这一立意十分新颖:“……军人把理想拴在脚上,走一步零点七五米,走两步一米五,走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理想洒遍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美丽国土”。获得了良好的演讲效果。主题抓住了听众,就要讲听众要听、想听的内容,解决听众想解决的问题。如在某招聘会场,求职者陈述自己的特长时,为抬高自己,很多人都或明或暗地抓住别人的弱势进行贬低,而一个聪明的应聘者则针对自己的竞争对手的优势加以肯定,大加褒扬,之后,话锋一转,指出自己的专业特长和性格优势,这恰恰是别人所不具备或所忽略的,而这也正是招聘者所需要的,因此,他抓住了听众的心理,从而获得了成功。对主题的挖掘可以从多个角度入手,如在成语新解的演讲比赛中,龟兔赛跑的成语,可用逆向思维方式,得出兔子吸取教训,而乌龟疏忽大意、骄傲轻敌,最终兔子以绝对优势获胜;还可换一个比赛场地,到河中比赛会怎样;再如龟利用科学手段为自己安一个轮子,又会如何?…新的观察和认识角度,会使演讲主题进入到一番新天地。在主题的开拓上,还应考虑听众的一些主观因素,诸如年龄、性别、职业、民族、文化程度、生活环境等,对其进行了解、分析,可以在主题的确立上有的放矢地抓住听众。

二、材料贴近听众

围绕主题所使用的材料应既有概括性又有亲切感。这就需要所选用的材料应尽可能地贴近听众。首先是材料的真实、可信,所用数据要精确,引述的理论材料不得有偏差,否则,听众是不会接受的。其次,在演讲中常常会使用一些名人轶事、史传典故等,这些材料在使用时,应注意将书本上的内容口语化、个性化,古代的典故现代化,距离远的内容拉近化,这样听众易于也乐于接受。如亚太大专辩论会上,一辩手论述孔子的学说时,谈到孔子的政治主张不被自己所在的鲁国接受,为了传播自己的主张,孔子周游列国。如用这一传统的说法,给观众留下的只是一般性的、浮泛的印象,听众一听就过去了,但这位辩手将这个材料用现代的名词去表达:“他(孔子)到别国人才外流去了……”。在他所论述的人才被使用与耽误这一内容上起到了非常好的作用,引来了满堂的掌声和心领神会的笑。使用这一方法,常常可起到活跃气氛的作用,在幽默、风趣、轻松的氛围中使一严肃有时甚至是枯燥的内容变得吸引听众,很少或没有人会走神,更不会出现台上口若悬河、唇焦口燥,台下呵欠连天,噪声不断的尴尬局面。对材料的使用还要注意围绕主题去发挥。如有人对当今社会的一种满足现状,不思进取的思想进行批评,他说这是我们几千年来的“知足长乐”的思想观念在作怪。围绕“知足长乐”是阻碍社会进步、人类发展的情性思想这一主题,他列举了科学家、艺术家、革命家、体育运动员在各自领域中冲破陈旧观念束缚,超越已有成绩,从而取得更大进步的事例,之后说:“如果爱迪生知足了,科学家知足了,体育健儿知足了……我们还处于……”作为听众,能听懂且赞同他的观点,接受他所使用的材料,但这些材料相对于听众有一种隔膜感:这些伟人、名人距离我们太遥远了。作为普通人,怎样在生活中不知足,勇于进取?又该在哪些方面不知足呢?材料的选择也应考虑听众的实际,尤其是听众的职业、文化程度和年龄是选择材料时不可忽视的因素。

三、结构安排适应听众

演讲稿的结构大体上可分为论理型和叙事型两种。不论是哪一种类型的演讲稿,都需考虑到演讲这种特殊的口头表达艺术的一个特点:转瞬即逝。因此,结构的安排要适应听众“听”这一特定信息传播形式。一般讲,论理型的结构需注意符合人们接受信息的一般特点和规律,听众对信息的接受是有选择的,且多为无意注意开始,听到符合自己需要的内容才会转为有意注意,而注意的时段并不能持续很长。在一次演讲中,经常是无意注意与有意注意相交替。所以演讲稿的结构的安排要考虑到这一因素,将材料安排得丝丝入扣,使听众的注意力始终保持在所讲的内容上。人们对事物的认识是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地层层深入的,演讲论理时尽量不要用跳跃性大的思维方式进行结构,而要逐层深入,使听众能始终顺着演讲者的思路走下去。叙事型的演讲稿无论是按事物的发生发展过程叙事,还是按事物的内在逻辑叙事,抑或两者结合,都要注意线索清楚,层次分明,除处理好开头、结尾,使之吸引人,收束有力外,还要将照应、过渡的手法处理得适合于听,使人一听即明,方可声声入耳。此外,要注意有波澜,有起伏,不可平铺直叙。这种波澜起伏并不是故弄玄虚,而是对生活的真实反映。

四、语言深入听众内心

演讲稿的语言是通俗的书面语,是经过加工提炼的口语。它应比一般文章的语言更突出地体现其生动、活泼、新鲜、通俗的色彩,应比生活中的口语纯净、规范,且要体现出演讲者的个性特点。不可为表现文采而过度雕琢语言,将生活中鲜活的语言表达出来常常会产生意想不到的好效果。如新疆一位领导在一次谈改革的会议上说:“以前我们新疆人可能羊肉吃得太多了,太老实;牛肉吃得太多了,行动太迟缓,要适应改革开放的需要,改变原有的落后状况,就要学习广东人多吃鱼,活蹦乱跳跃龙门;学习吃鸽子,吃鸡翅,抓紧时间赶快腾飞;学习吃螃蟹,在国内外大搞横向联合;…”。将深奥的理论用生活的语言表达出来,使听众兴味盎然。语言表达一种理念和叙述某一过程时,也可夹杂抒情,演讲稿的语言在抒情时切忌过多地使用华丽而空洞的词汇,抒情应是一种水到渠成的自然结果,应用听众乐于接受的朴实的生活语言进行抒情。在论述和叙述中,听众的情感与演讲者的情感才会自然融合、升华,从而产生强烈的共鸣。

声明:本网站引用、摘录或转载内容仅供网站访问者交流或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如存在版权或非法内容,请联系站长删除,联系邮箱:site.kefu@qq.com。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