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补觉”过度易伤脑 7小时成最完美睡眠时间

2025-04-18 23:46:11

一到周末就长时间赖在被窝里的、觉得连续上了几天班就苦大仇深疯狂补觉的,统统注意啦!打破作息规律恶补睡眠不一定能消除疲劳,而且有研究表明,睡眠过多还可能会影响健康和智力哦。

周末“补觉”过度易伤脑 7小时成最完美睡眠时间

“平时常加班,睡眠很少,每次一到周末除了出去玩一趟,其他的时间大多花在睡懒觉上了。”这或许是许多加班族的选择。

但专家提醒,适当增加睡眠是解除疲劳的方法之一,但增加睡眠也不应打破作息规律。“如果是一睡睡到中午,晚上可能又睡不着了,这样反而不利于解 除疲劳。”“打破作息规律会改变原有的生物钟,到开始工作时还要再调节,还可能会影响到心理。”山大二院心理咨询专家郭 公社说。

专家解释说,睡觉时间过长的人,会变得懒惰、软弱无力,甚至智力也会随之下降。这是因为睡懒觉的人睡眠中枢长期处于亢奋状态,而其他神经中枢由于受到抑制时间太长,恢复活动的功能就会变得相对缓慢。

在周末及节假日期间,首先要尽量维持自己的作息规律,也不应放松过度,骤然放松可能引起心理波动,进而反射到生理表现上。因此到了周末及节假日,市民最好也别打破作息规律,休息过度,一到上班倒不过时差。

睡眠时间的长短与健康有着直接的联系,睡眠时间短会让人记忆力衰退、免疫力下降、工作效率降低,然后过多的睡眠是否对健康就是有益的呢­其实不然,据调查显示每天仅睡6、7个小时的人,比每天睡超过8小时,或少于4小时的人死亡率要低很多。其中,每天睡7小时的人死亡率最低,而即使是只睡5小时的人,这个系数也要低于睡够8小时的人。

睡眠是一个系统工程

其实,睡觉并不是倒在枕头上,盖上被子合眼一宿,再睁开眼睛醒来这么简单,它是一个复杂的渐变过程。为什么我们有时醒来后,身体会神奇般地恢复力量,而有时却感觉比睡觉之前还累呢­这便是是睡眠的深度和状态所不同而导致的。

芝加哥大学的研究人员,在对几千名志愿者进行过睡眠时的脑电波记录后,揭示了人体的睡眠周期:在睡眠中,人体首先进入慢波睡眠期,后是快眼动睡眠期,之后再重复开始,一夜大约有 4~6 个睡眠周期。

那些夜里常常醒来,或者在还未得到充分休息以前就醒来的人,他们的睡眠节律是很混乱的,脑电波图在各阶段都显示出快速、急剧升降和受到抑制的波型,这在正常人睡眠中是见不到的。

因此,只有充分进行好了4——5 期的深度睡眠,人体的生理机能才能得到充分的修复,免疫系统能够得到加强,而能量也能得到充分补充。延长睡眠时间并不一定能弥补自己的睡眠不足,正相反,如果一味地赖在床上,却没有得到高质量的睡眠。这对于人体反而是有害无益的,它甚至会缩短你的生命。

研究人员解释说,当你的身体醒来却还赖在床上时,你缩短了接触阳光的时间,体温也会因为身体长期处于不活跃状态而变得过低,从而分泌出大量的褪黑素——一种可以促进睡眠的人体激素——这样,你接下来的一天会感到更累而且昏昏欲睡。而这种昏昏欲睡又会妨碍你在晚上进入深层睡眠。

这种恶性循环周而复始下去,结果就是你的睡眠系统被削弱。生理休息期被打乱,身体得不到足够的能量,又让你的免疫力降低了。

睡得过多和吃得过饱都是一个道理

其实,那些睡得更多的人,并不是因为他们需要长时间睡眠,而是因为他们没有好好地关照自己的睡眠系统,从而导致这个系统被削弱,不能高效率地工作。他们感到白天缺乏活力时,往往会想:“我睡得太少了,要多睡会才行。”而不是问自己:“我的睡眠质量是不是不够好­要怎样才能改善呢­”

其实,对那些只睡了6、7小时就自然醒来的人来说,醒了你就别硬躺够8个小时了,只要你觉得头脑清醒,感觉良好,就放心地起床活动吧。而长期觉得睡眠不足,怎么也睡不够的人,也许你应该对自己严格一点,调好闹钟,把睡眠时间和周期控制得有规律些。睡得过多和吃得过饱都是一个道理,吃得八分饱,也许才是最健康的。因此,即使到点之后还觉得困,你也应该说服自己别再赖在床上了。除了睡眠时间有规律,避开咖啡因和酒精,每天适量运动等老生常谈的忠告,为了改善睡眠,我们还可以借鉴一下美国国家睡眠协会的小建议:

跟着太阳同起落:尽可能地在太阳升起的时候起床,或在起床时点一盏很亮的灯。明亮的光线会让人体生物钟调整到最佳状态。每天在晨光中晒上一小时,你会觉得精神奕奕,而晚上也更容易睡着。

别躺在床上干瞪眼:如果你躺着实在睡不着的话,也别在床上干熬着。起来到别的地方做做放松的事,看看书报,听听音乐甚至看看电视,直到你觉得疲倦为止,只是要避免让自己太过于兴奋。干躺在床上的焦急感,往往会让你更难睡好。

睡眠质量的情况和睡眠时间以及室内的光线,温度等也有着很大的关系,因此睡眠最好的时间是在夜晚进行,温度与体温相近比较适宜入睡。

声明:本网站引用、摘录或转载内容仅供网站访问者交流或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如存在版权或非法内容,请联系站长删除,联系邮箱:site.kefu@qq.com。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