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基础理论学习方法指导

2025-04-08 08:41:35

1、学习时间安排上,不能连续性学习,临时抱佛脚。这是考生在备考识记型考试中常常采取的做法,即认为人文科目只要最后辛苦几天狠狠突击一下就可以了,但结果是要不就是时间不够突击不完,要不就是突击了但效果一般。主要原因在于,第一,遗忘是先快后慢发生的,不进行及时复习,一段时间后再看,前面学习的内容早已经遗忘,即便是上过课,大脑里也近似空白。第二,目前的教师招聘试题已经不是通过简单再认就可以做出来或做对的。在整个题型设置上增加了许多理解的障碍,需要考生结合知识点理解透彻才能选择正确。而单纯靠机械识记就想拿到高分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所以,我们建议大家在学习的过程中要做好学习计划,及时复习,有规律的学习,循序渐进,这才是通往成功的钥匙。

2、内容学习时候,只背点不看纲。这是广大考生在备考教育基础理论科目时普遍存在的问题。因为考试的内容决定了这门考试需要有大量的识记环节,这就使得考生从打开书的第一页开始就进入了“眉毛胡子一把抓”的识记状态。试图大小标题、概念、解释等能记的字句都记住,结果反而进入一种知识点不明晰、背了点找不到纲目的状态,耗费了精力却掌握不好知识。正确的方法应该是边看书上的知识点和解释,边明确章节内部的层次结构和逻辑关系,对所看到的内容属于哪个知识范畴要了熟于胸,这样才能把一本书读薄。建议大家在每学完一章自己画一张思维导图,这样可以了解该部分的知识脉络,特别是对主观题的出题范围能够清楚明了。

3、巩固练习时,只做题不整理。很多考生在复习《教育基础理论》三科的时候采用的是“题海战术”。做题本是对知识点巩固的方法,但这并不意味着只要做了很多题就一定可以在笔试中取得好成绩。这其中的问题就在于很多考生只是在做习题量上的积累,只在意答案的对错而忽略了“为什么错”的质的提升。为此,我们建议大家,在做题的时候分知识点去做。即围绕一个知识点去寻找不同考查角度的习题,这样就能通过反复重复知识点和比较知识点异同的方法进步一提高做题质量,这才是能够拿到分数的关键。总之,希望每位备战教师招聘的考生都能找到符合自己学习方式的钥匙,勤勉坚韧,打开自己向往的大门。

声明:本网站引用、摘录或转载内容仅供网站访问者交流或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如存在版权或非法内容,请联系站长删除,联系邮箱:site.kefu@qq.com。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