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建国以来池塘养鱼的发展史
1、第一时期:1949-1957年,这是三年恢复和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在此期间,渔区进行了民主改革,解除了旧的生产关系对发展池塘养鱼的束缚,大大激发了渔民养鱼生产的积极性,使池塘养鱼得到了迅速发展。1957年,淡水鱼总产量达到118万吨,比1950年36.6万吨增长了两倍多。
2、第二时期:这是渔业发展方针上的争论时期,在此期间有两件大事,一是1958年四大家鱼人工繁殖成功,为菀蒯踔观我国池塘养鱼业的大发展奠定了基础;二是总结渔民群众丰富的池塘养鱼经验,其概括为“水、种、饵、混、密、轮、防、管”简称八字精养法。并将其上升到理论,从而建立我国池塘养鱼完整的技术体系。
3、第三时期:这是我国池塘养鱼业的徊时期。养鱼生产徘徊不前,1976年全国淡水鱼总产量在为105.6万吨,比1959年减少14.14%。在这十年中,虽然我国淡水鱼类产量一直徘徊在100万吨左右,但广大水产养殖工作者还是在努力克服困难,积极发展池塘养鱼生产。
4、第四时期:1977年到20世纪末,这是我国池塘养鱼高速发展的时期。特别是1978年以来,随么我国实行改革开放的政策,农村逐步落实各项经济政策,调整了生产关系和农业产业机构,使农村经济转向专业化、商品化、现代化。根据农村经济的改革和渔业生产发展的要求,发展渔业的方针也相应的做了一系列调整。
5、第五时期:从21世纪初开始,我国池塘养鱼进入又好又快发展的平稳时期。20世纪末,我国人民生活总体上小康水平,人均水产品占有量达34kg,超过了世界人均水平,解决了水产品有效供给问题。
6、第六时期:近年来,在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的行动纲领下,在可持续发展的理论指导下,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的概念逐步进入池塘养鱼业,以转变池塘养殖模式,池塘标准化改造,实施健康生态养殖为主要内容的新型池塘养殖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