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仁学如何理解

2025-04-09 09:20:29

1、什么是仁?《论语》在孔子与他的学生颜渊的一段对话中,给出了礼的定义。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人由己,而由人哉?”颜渊问:“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2、根据这一定义,仁就是克制自己不合礼的思想和行为,使自己言行与思想合于礼。言行思想合乎毛耖锣咭礼,不越礼就是仁。可见在孔子看来,仁与礼是同一问题的两个方面。遵礼是以琼藻樘哒具有仁心为前提的,礼不是空洞的形式,而是内在道德的外在体现。没有仁心的礼不是礼。所以“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乐云乐云,钟鼓云乎哉?”这样,礼不是强加在施礼人身上的形式,而是施礼人从思想上重视并认可的行为准则。我不仅要行礼,还要深刻地认识并理解它的重要性,非如此不能体现君子之为君子。

3、这是从个人道德修养的角度来论述仁的内涵,在处理人际关系的角度上,孔子也给出了仁的另一个定义:仁者爱人,或者推己及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4、仁爱的核心就是忠与孝。《论语》记载了孔子弟子有若的一段话,详细阐述了这一思想。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声明:本网站引用、摘录或转载内容仅供网站访问者交流或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如存在版权或非法内容,请联系站长删除,联系邮箱:site.kefu@qq.com。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