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yerdynamic 拜亚动力 T90开箱

2025-04-27 00:23:33

1、首先要说,我使用耳机的启蒙和经历主要是森海。第一个耳机是PX200,06年和创新Zen Micro一起买的。

Beyerdynamic 拜亚动力 T90开箱

2、 现在回头看,这个组合是相当明智的,是当时很适合入门的产品。PX200作为32欧的便携耳机不算难推,ZM作为硬盘机推力也就足够了。二者风格取向都是没有过多的音染,比较均衡,所以无论是感觉低音不够足,还是觉得高音不够亮,都可以明确自己今后的口味。他俩的素质还都算同价位不错的,可以满足学生时期一般听音乐的需要,在一段时间内可以安心欣赏音乐本身,而不是一入门就不断地换设备。事实上这个组合给我的,很多对声音感动的瞬间,之后都不再有过了。 这个组合明确了我对低音没什么需求,喜欢均衡的声音,偏好解析和清澈。ZM换过一块原电,在12年换成了ipc,操作方便了一些,声音上没什么提升,反而有些平淡,觉得ZM更好些。PX200换过一次耳罩,留存至今。第二个耳机是MX880,11年在德国时亚马逊买的。

Beyerdynamic 拜亚动力 T90开箱

3、当时MX980口碑特别好,PX200也用了挺长时间,有提升需求,并且考虑尝试下更加便携的耳塞,毕竟可以听完直接往包里一扔,不用变形折叠。。。当时MX980德亚挺贵的,正好MX880特价,就买了。到手之后是比较失望的,声音和PX200比各方面都没有优势,由于是耳塞,在外面时基本听不见声音,大概都没煲开就出了。第三个耳机是IE60,12年在赶集网买的二手(好low的感觉。。。应该是港行。出了MX880之后对耳塞的便携还是不死心,既然千元以内的无法满足,那就上千元级的,当时IE80还是挺贵的。。。正好出MX880时看到了这个IE60的信息。为了测试一下入耳的隔音性,选在地铁站交易,对方带了Hifiman 603,第一耳朵还是挺惊艳的,低音很强,但是整体并不浑浊,而且隔音性也和PX200差不多。回来之后发现,这个耳机不同的佩戴姿势,对声音的改变很大,直着戴的话低音就很强,大概是因为塞得比较紧,开始很震撼,听一会甚至有些轰头;正常绕耳戴的话,声音就均衡了很多,回到了森海声,比PX200明显好的是解析和低音。但我觉得并不是像大家说的,它以低音为特点,因为它的中高音表现并没有浑浊,低音方面暂且不和朋友的AKG比,就是和朋友的IE80比都不算出挑,不知是不是写测试的人没有绕耳戴的原因。。。。IE60随同年更换的ipc伴我至今。第三个耳机是Bose AE2,12年海淘于美亚。

Beyerdynamic 拜亚动力 T90开箱

4、 买了IE60和ipc尝到提(zhe)升(teng)的甜头之后,购淦甓特猩物欲是根本停不下来啊,又想在头戴耳机上寻求提升。当骀旬沃啭时住宿舍不想也没钱上大头戴和耳放,就还是在千元级直推的便携里选。调查后范围缩小在T50p和AE2里,由于T50p还是和PX200一样的on ear,并且传说有山洞音,就和拜亚、特斯拉擦肩而过了。AE2最大的特点是佩戴舒适,不重不热不夹头,甚至比PX200强。但其他方面吸引力就不那么大了。首先是不便携,大且不能折叠,主要手边有px200和ie60,带出去几次之后就放弃了,放在寝室用了。其次是ipc有点推不好,BOSE官方没有给出阻抗和灵敏度,只是说是专门为iPod设计。但是在ipc上总有些说不出的闷闷的感觉,响度够但舒展不开,再对比插笔记本的表现,基本上得出的结论是ipc推不好。最后在声音表现上和森海风格还是挺像的,均衡,不过略有点奶油的感觉,还是很明显适合听流行的耳机。对AE2我是比较纠结的。一方面佩戴和声音都不错,我还是挺喜欢的;另一方面我没有什么使用它的场合,出街太累赘,毕业后上音箱了在家也用不上耳机了。直到最近决定买大耳机,觉得它就彻底鸡肋了才出掉

5、毕业后开始心水大耳机,所以装电脑时用了节奏坦克数字进行曲II做输出和华硕Xonar Essence One廪咫錾净做解码+耳放,为大耳机做准备,但是音箱还是要买呀,有了惠威M200MKII后,发现自己在家戴个耳机还是不方便,音箱已经可以满足我的听音需要了。基建做完之后,耳机却一直没买。。。这次下手也是因为家里突然会有另一个人在(当然是女朋友啦。。。有时各玩各的会互相影响。。。当然主要是我心思又活络了。。。总之决定要做个补完!预算是2k左右的大耳,因为再上一个台阶我现有的设备可能推不好,也不想在这条烧路上越走越远。从之前的情况来看,我的第一选择当然是HD650,很久以前做的功课里还有AKG的70x系列,拜亚的DT880,DT990备选。对于AKG我的印象一直不太好,主要是佩戴,我对耳机最基本的要求是佩戴舒适,以前在店里试听时70x给我的印象是重且夹头,而且看评测说华硕这台解码耳放比较适合推大阻抗的耳机,不太适合62欧。看拜亚时发现还有特斯拉的T70可以选,但是是封闭式的,既然上大耳机了就想尝试下开放式,就发现了T90。最后决定T90主要是几个原因:1.声音特点据说是解析和高音,一般这两个特点是会让人一耳朵惊艳的,也符合我之前的取向。2.买新不买旧。3.在帝捷授权网商里找到了张大妈历史低价,就到了HD650的价位,但是HD650现在找不到历史低价。为什么没去实体店作对比呢,主要是我懒。。。然后是对耳机的态度,我不太研究水电火电核电,只要声音特点和自己的取向相差不太大,其实同价位里的经典产品不在面前做AB对比,是不会听着一个想另外一个的。在实体店里的音源设备肯定和自己家的不一样,一耳朵的听感其实不太靠谱。所以还是哪个有好价就买哪个,回来好好享受,把重点放在内容而不是设备上。够买过程就是看了下张大妈的优惠历史低价,再看了下美亚和德亚的价格,发现国行还是比较实惠的。然后在HD650和T90之间用惠惠找低价。现在这会各大电商直营的耳机价格都不是很好,也没什么优惠,最后翻锦艺和帝捷的授权商,找到了一个历史低价,就买了。

声明:本网站引用、摘录或转载内容仅供网站访问者交流或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如存在版权或非法内容,请联系站长删除,联系邮箱:site.kefu@qq.com。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