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免费史之免费电脑安全篇

2025-04-05 05:41:50

1、谈到电脑安全免费,最大的主角无疑是360。以下是360的故事。  1,对付IE插件的360崛起,周鸿祎傅盛内斗  当年的IE插件,全都是利用特殊非法手段安装到用户浏览器上的东西,手段有下载某某软件时给你捆绑安装,看__网站给安装,正常浏览被挂马的网页时给安装上,QQ病毒群发好友消息安装,作为肉鸡直接远程安装。而这些插件的恶性特点是让用户打开网页的速度变慢,随时容易打开__广告网页,病毒木马网页等等。  想必共同经过那时代的网民一定有共同的痛苦记忆。  而在奇虎的傅盛做了一个360,开始对这些插件下手。是的,这个傅盛,正是现在金山的那个傅盛。  以下是林军《激荡十五年》的内容:  “社区搜索和生活搜索等诸多被周鸿祎寄予厚望的业务均没有获得预期,相反,由傅盛领衔的360安全卫士却在不受关注中和重视中悄然崛起,并在2006年那场由周鸿祎主动挑起的口水仗中迅速做大,成为奇虎的主营业务。不过,随着360安全卫士在奇虎内部地位的突出,作为创始人的傅盛却地位尴尬起来,在经过多次内部批斗会式的交锋后,傅盛开始隐退......“  通过这段我们也明白了后来众所周知的故事,360上市之前,周鸿祎要求以1元钱收回傅盛手里的奇虎股份的事情。足以见得二人交恶程度。  那么回头看周傅这件事,其实是傅盛为安全软件行业开个了好头,奠定了奇虎公司的最初发展方向,以至于才有了后来360在安全行业如此高的地位。也就是说没有傅盛就压根没有360,也更不可能有360上市的今天。离开360的傅盛,在360上市前被要求以1元钱买回奇虎股份的傅盛,每次想到这些不知会怎么想。这或许是傅盛永远的痛,也是他出任金山CEO和360分庭抗礼的原因吧。  但是话又说回来,如果360没有周鸿祎又是否能够做到像今天这样?如果是傅盛带领360继续走下去是否也同样能够做到上市的地步?这一切已经不会再有答案,答案飘在风中,这里是丛林,成王败寇是法则。  直到今天周傅二人仍然在缠斗,我们看到有周鸿祎的地方就有傅盛。详见程苓峰的那篇《傅盛对周鸿祎的“贴身”策略》。

2、2,windows优化大师们的失之交臂  其实当年360干了一件事,而这件事也是“windows优化大师”和“超级兔子”错失的最大机会,当年专注做windows系统优化的软件只有"windows优化大师"和"超级兔子"最受用户喜欢,拥有极大的装机量。而他们都能够进行对电脑的全面控制,防止锁定IE主页,网络加速,修复注册表,清理物理内存等等。但是他们却都没有去认真做,清理IE插件这件事。  现在分析windows优化大师们的失败,一直到2006年windows优化大师们还依然还停留在单机时代,即围绕计算机做好计算机加速服务,而盈利模式则是通过收费获得更多高级服务。典型的软件式思维!也注定了其在网络时代的注定失败。在网络时代,最让用户抓狂的不仅仅是计算机,还有网络所衍生出来的问题,如何做好网络的安全才是重中之重,IE插件与后门木马才是最大关键。  第一块被360吞食的市场正是windows优化大师们的电脑优化市场,360仅仅通过一个清理插件的小功能获得了大量用户,随后360将自身拓展成全方位的电脑管家,将windows优化大师们原来就有的功能整合进来,而windows优化大师们在360的出现后也迅速失去市场。

3、 3,免费杀毒  360曾经和各大杀毒软件都有过蜜月期,以卡巴斯基为例,曾经使用360的用户可以免费获得卡巴斯基的激活码,免费使用半年。而360官网也大力推广各大杀毒软件,与各大杀毒软件有过很好的合作。  360与杀毒软件合作那会儿,很好的宣传了自己,而杀毒软件也很好的得到了宣传。但是在商界没有永远的敌人,也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之后就是大家知道的360推出免费杀毒,血洗业界。江民,瑞星,诺顿,卡巴斯基等杀毒软件再无出头之日。  为什么360要推出免费杀毒?从用户的角度来说当然是好事,但是无利不起早。免费游戏时间是因为游戏商想要从游戏中赚到更多的钱,商业中不可能有人会白白对你好。360不可能通过免费杀毒来获得收入,那么究竟为什么360要免费?背后动机是什么?  从后来的效果中,我们看到了端倪。360一旦免费,则意味着与全部杀毒软件商为敌,势必掀起舆论的惊天巨浪,而360站在舆论的绝对有利方定会获胜,更多的用户则会纷纷转向360。  当360积累了如此众多的用户后,360也终于迎来了其免费的商业模式,渠道的导流,导航,搜索,游戏等等,这种免费的商业模式和QQ有点像。

4、不管怎么样,360已经改变中国互联网历史。  关于互联网免费的历史,或许每个人都有一份不同的记忆,因为互联网的事情来去都太快,我们还没来得及看清就已经消失,没有谁为他们记录,留下的只是一堆陈旧的门户新闻稿。在现实中消失的东西留下的痕迹就已经十分模糊,而在互联网消失的东西其痕迹会更加让人看不清,以至于让人怀疑是否存在过。  同样的,在历史车轮碾过后,今天的一些如火如荼的互联网产品,或许在未来也注定会消失吧。这些互联网生物与我们人的寿命比起来显得短寿多了,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它们来来去去,它们朝生暮死。

声明:本网站引用、摘录或转载内容仅供网站访问者交流或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如存在版权或非法内容,请联系站长删除,联系邮箱:site.kefu@qq.com。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