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我国P2P平台的商业运营模式
今年前两个月我国出现唳存鲱绰跑路、停业、提现困难等问题的平台数量已达到115家,同比增长6倍多。特别是个别老牌P2P平台也陷入经营困境荑樊综鲶,反映出我国P2P平台商业模式培育依然任重而道远。
当前我国P2P平台运营短期行为倾向值得关注。基于互联网信息沟通分享便捷低廉的优势,P2P网络贷款平台主要为小额分散融资需求服务,大额高成本融资并非其终极目标。即使是国外运营最为成功的P2P平台Lending Club,截至2014年8月末的贷款规模也不过50亿美元。P2P平台低成本融资反而是其竞争优势。截至2013年9月,Prosper平均贷款年利率为6.73%,Lending Club为6.78%,而同期美国信用卡市场平均年利率为10.99%至22.99%。美国P2P平台拥有明确客户指向,Prosper 25%的借款人利用借款去偿还到期债务和信用卡,4%用作房屋维修,10%用作商业用途,14%用作其他目的;Lending Club 57%的借款人用作偿还债务与信用卡,7%用作房屋维修,10%用作家庭购物,5%用作商业目的。国内知名网贷平台商易贷负责人透漏,P2P平台之所以拥有巨大发展潜力,是因为基于互联网对交易成本的节约,使得平台拥有比传统银行无法比拟的运营成本优势。
而我国P2P平台短期行为倾向较为突出:
一是以高利为目的迅速做大贷款规模。P2P平台创始人倾向于将平台作为短期谋利工具,在平台初建阶段即以高达15%以上的年投资收益率来吸引投资者,迅速做大贷款规模,扩大平台影响。考虑到P2P平台借款人主要为小微企业或个人,普遍实力较弱,如此之高投资收益率必然要求更高的贷款利率,从而埋下了平台爆发问题的隐患。
二是引入第三方担保。在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还不完善约束下,引入第三方担保来降低投资人风险,是现实考虑。但部分平台引入的第三方担保或不具备担保能力,或为创始人控制的担保公司,投资风险并未转移,且信息大多不透明,成为P2P平台招揽投资者的幌子。
三是融资出现大额化倾向。经营金融业务都需要分散风险,避免风险过度集中,监管规则会有明确比例要求。商业银行单一客户授信额度不得超过其资本金额的10%。但部分P2P平台为减少运营成本,涉足政府融资平台,为中等规模以上企业提供大额融资,存在很大的经营风险。一旦出现大额融资无法到期归还,平台短期内势必陷入提现困境。
四是线下认证增加经营成本。我国相当多P2P平台采用线下认证模式,依靠实体店人海模式对借款人信息进行调查审核,经营成本高昂,影响到平台经营可持续性。
由此可见,虽然我国P2P平台数量呈现出跨越式增长,但还没有根本上解决P2P平台运营商业模式的可持续性问题。目前,部分P2P平台运营成本高昂,专业人士欠缺,风险管理经验不足,平台运营存在脆弱性。且少数平台已经完全背离P2P平台信息中介本质,沦为金融诈骗、非法集资的代名词,社会负面影响广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