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三大灌溉区农业是

2025-04-08 10:53:45

中国的三大灌溉区农业是西北地区的河套平原、宁夏平原和河西走廊。

灌溉区农业泛指以水浇田的农业。其特点是通过灌溉措施,满足植物对水分的需要,调节土地的温度和土壤的养分,以提高土哪纳紧萄地生产率。

主要通过各种农用水利灌溉设施,满足农作物对水分的需要,调节土地温度、湿度和土壤空气、养分,提高土地生产能力。是一种稳产高产的农业。

中国的三大灌溉区农业是

扩展资料: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人口多、耕地少、水资源紧缺、水旱灾害频繁,特殊的气候、地理等自然条件以及社会条件决定了中国农业必须走灌溉农业的发展道路。

春秋战国时期

我国是世界上从事农业、兴修水利最早的国家,早在5000年前的大禹时代就有“尽力乎沟洫”、“陂障九泽、丰殖九薮”等农田水利的内容,在夏商时期就有在井田中布置沟渠,进行灌溉排水的设施;

西周时在黄河中游的关中地区已经有较多的小型灌溉工程,如《诗经,小雅?白华》中就记载有“泥池北流,浸彼稻田”。

意思是引渭河支流泥水灌溉稻田。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由奴隶社会进入封建社会的变革时期,由于生产力的提高,大量土地得到开垦,灌溉排水相应地有了较大发展。

著名的如魏国西门豹在邺郡(现河北省临漳)修引漳十二渠灌溉农田和改良盐碱地,楚国在今安徽寿县兴建蓄水灌溉工程芍陂,秦国蜀郡守李冰主持修建都江堰使成都平原成为“沃野千里,水旱从人”的“天府之国”。

秦汉时期

秦汉时期是我国第一个全国统一国力强盛时期,也是灌溉排水工程第一次大发展时期。特别是西汉前期的水利建设大大促进了当时社会经济的发展。郑国渠(建于公元前246年)是秦始皇统一六国前兴建的灌溉工程,当时号称灌田4万顷,使关中地区成为我国最早的基本经济区;

于是“秦以富强,卒并诸侯。”汉武帝时,引渭水开了漕运和灌溉两用的漕渠,以后又建了引北洛河的龙首渠,引泾水的白渠及引渭灌溉的成国渠。

汉代除在统治的腹心地区渭河和汾河谷地修建灌溉工程外,还为了巩固边防、屯兵垦殖,在西北边疆河西走廊和黄河河套地区也修建了一些大型渠道引水工程。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灌溉农业

声明:本网站引用、摘录或转载内容仅供网站访问者交流或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如存在版权或非法内容,请联系站长删除,联系邮箱:site.kefu@qq.com。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