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学习和创作唐诗
1、唐诗的基本结构对接下来说的唐诗简单定义一下,这里指的是注重平仄与押韵的格律诗,即唐代的绝句与律诗。其中唐代诗人创作的古体诗不计算在内。想学习唐诗,首先得了解唐诗的基本结构。唐诗有五言、七言两种,四句的称为绝句,八句的称为律诗,八句以上的称为排律。排律由杜甫发扬壮大,不仅如此,他还能很好驾驭绝句、律诗等体裁,所以称杜甫为唐诗的集大成者一点儿也不为过。李白则是以乐府和古体诗闻名,与杜甫擅长的诗歌不同类。二人性格差别也大,李白是“尧舜之事不足惊”,杜甫则是“致君尧舜上”。由于谈到唐诗,就不可避免谈到李杜,谈到李杜不免要说说究竟谁厉害一点,因而作了这番二人的简介。
2、唐诗的押韵。唐诗读起来朗朗上口,节奏感很强,一是因为押了韵,二是每稍僚敉视个句子中每个字的声调的规律性——即使用了平仄。什么是押韵呢?指的是诗句的最后一个字使用韵母相同或相近的字。绝句是2-泌驾台佐3个字押韵,律诗是4-5个字押韵。每两句诗称为一联诗,不论是律诗还是绝句,都是在一联诗的句尾押韵。但是首联除外。在首联都可以压两个韵,也可以只压一个韵。比如:《伤堕水乌》王建一乌堕水百乌啼,相吊相号绕故堤。眼见行人车辗过,不妨同伴各东西。这首诗压的是韵书中的“齐”韵,啼、堤、西三个字押韵。比如:《同储十二洛阳道中作》孟浩然珠弹繁华子,金羁游侠人。酒酣白日暮,走马入红尘。这首诗压的是“真”韵,人、尘二字押韵。比如:《望岳》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首诗压的是“篠”韵,了、晓、鸟、小四个字押韵。诗人在创作唐诗的时候,一般要参考韵书。现代人写唐诗一般参考《平水韵》和《中华新韵》。如果才初学唐诗,还是应当以《平水韵》为主,因为它上承唐宋用韵,下启明清文人用韵。而《中华新韵》则纯粹是以现代人的声调为划分标准,为现代人准备的。
3、唐诗的平仄。平仄指的是诗词中用字的声调。平指声调平直,仄指声调曲折。将所有汉字分为四种声调,称为平、上、去、入。除了平声,其余三种声调有高低的变化,统称为仄声。平声又包括阴平、阳平。普通话里面,与普通话相对应,阴平是第一声,阳平是第二声,上声是第三声,去声是第四声。入声则已经消失,仅在方言里保存有。根据平、上、去、入,学者编出了供人查阅的韵书。在五言绝句、七言绝句、五言律诗、七言律诗中,都有固定的平仄格式。五绝:【1】五绝平起首句押韵平平仄仄平(韵) 仄仄仄平平(韵)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韵)【2】五绝平起首句不押韵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韵)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韵)【3】五绝仄起首句押韵仄仄仄平平(韵) 平平仄仄平(韵)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韵)【4】五绝仄起首句不押韵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韵)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韵)七绝:【1】七绝平起首句押韵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2】七绝平起首句不押韵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3】七绝仄起首句押韵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4】七绝仄起首句不押韵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五律:【1】五律平起首句押韵平平仄仄平(韵)仄仄仄平平(韵)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韵)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韵)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韵)【2】五律平起首句不押韵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韵)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韵)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韵)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韵)【3】五律仄起首句押韵仄仄仄平平(韵)平平仄仄平(韵)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韵)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韵)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韵)【4】五律仄起首句不押韵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韵)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韵)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韵)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韵)七律:【1】七律平起首句押韵平平仄仄仄平平(韵)仄仄平平仄仄平(韵)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2】七律平起首句不押韵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3】七律仄起首句押韵仄仄平平仄仄平(韵)平平仄仄仄平平(韵)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4】七律仄起首句不押韵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4、唐诗的粘对。上面的基本格式硬背不成,应当理解性记忆,根据它们的内在联系记忆,然后创作唐诗。内在联系是什么?我们称之为“粘对”,指的是对句相醑穿哩侬对,邻句相粘。粘,具体指的是平粘平,仄粘仄;对,指的是平对仄,仄对平,即一联中的上下两句的平仄刚好相反。比如七绝其中之一的格式:1平平仄仄平平仄 2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3仄仄平平平仄仄 4平平仄仄仄平平(韵)在这里,一个问题出现了,第1句和第3句相对,但是第五个字依旧是平声对平声啊。怎么回事呢?唐诗的一个基本定律出现了: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当然也有特殊,拗口的就是特殊。什么是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指的是在七言律句之中,第一、三、五字可以用平声字也可以用仄声字,而第二、四、六字则必须平仄分明,如平仄平、仄平仄。应当用仄的必须用仄,应当用平的必须用平。对于五言诗来说,就是“一、三不论,二、四分明”。
5、唐诗的对仗。对仗是唐诗中所必须使用的,它能使诗句更加工整、意境更有韵味。《登高》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衮衮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这首诗实在是学习对仗的典范,没有哪一句是不对仗的。在律诗中,它一共有四联,第一联叫首联,第二联叫颔联,第三联叫颈联,第四联叫尾联。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首联和尾联可对可不对。排律的首联可对可不对,中间各联都必须对仗。绝句的两联也是可对可不对。
6、唐诗的拗救。五绝、七绝、五律、七律中,凡是平仄不依一般规范的句子称为“拗句”,不合格律的字称为“拗字”。而为了保持一联之中平声字、仄声字数量的平衡,既然用了拗字,还得再补救一下,这便称之为“拗救”。如:平平仄平仄,平仄仄中平。平平仄仄仄平仄,仄仄平平平仄平。之所以改去改来,最终目的还是为了让诗句更加有韵律感。
7、勤加练习。最基础的方法已经讲完,那么下面最重要的就是勤加练习了。练习方法多种多样,比如:1、仿写。仿写名家名诗。2、看图写诗,将心投入到一张好图中描绘的场景中去。3、观察周围风景人物,用心写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