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子的节操是什么
曾子的节操是品德高洁,不愿无故接受他人的馈赠。
曾子立号俗劭蜾节是历史上有名的典故。
原文是:曾子衣敝衣以耕,鲁君使人往贻邑焉。曰:“请以此修衣。”曾子不受。反,复往,又不受。使者曰:“先生非求于人,人则献之,奚为不受?”曾子曰:“参闻之,受人者畏人,予人者骄人,纵君有赐,不我骄也,我能不畏乎?”终不受。孔子闻之曰:“参之言,足以全其节也。”
意思是:曾子穿着很破旧的衣服在耕田,鲁国的国君派人要封给他一块采邑,说:“请你现在就换衣服吧。”曾子坚决不接受。再送来,曾子还是不接受。使者说:“这又不是先生你向人要求的,是别人献给你的,你为什么不接受?”
曾子说:“我听说,接受别人馈赠的人就会害怕得罪馈赠者;给了人家东西的人,就会对受东西的人显露骄色。那么,就算国君赏赐我采邑而不对我显露一点骄傲的神态,但我能不因此害怕得罪他吗?”曾子最终还是没有接受。孔子知道了这件事,说,曾参的好品德,是足以保全他的节操的。
简介:
曾子(前505~前436),姓曾,名参,字子舆,春秋末年鲁国南武城(有山东平邑县和山东嘉祥县两说,尚无定论)人,生于公元前505年(周敬王十五年,鲁定公五年),曾子性情沉静,举止稳重,为人谨慎,待人谦恭,以孝著称。他著述有《大学》、《孝经》等儒家经典,后世儒家尊他为“宗圣”。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曾子立节
声明:本网站引用、摘录或转载内容仅供网站访问者交流或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如存在版权或非法内容,请联系站长删除,联系邮箱:site.kefu@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