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资产阶级第一次登上政治舞台的历史事件是

2025-04-19 19:16:39

戊戌变法。

戊戌变法是一次具有爱国救亡意义的变法维新运动,它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从政治上推动了清政府的自我改革,激充全煲镆起了民众对清政府的愤恨,推动了中国的思想解放运动,为新文化运动奠定了基础。”

戊戌变法作为近代中国的一次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具有进步意义。虽然被慈禧太后扼杀了,但也为13年之后爆发的辛亥革命打下了思想基础。

中国资产阶级第一次登上政治舞台的历史事件是

扩展资料:

戊戌变法的背景:

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出现前所未见的变化。接连的内忧外患,使清朝廷及一众文人志士逐渐醒觉到必须要改变以自强。同治年间(1861年)开始,清朝廷进行洋务运动,希望能够“师夷长技以制夷”,改良生产技术。

1894年发生中日甲午战争,翌年清军在甲午战争中失败(北洋水师的覆灭),这亦标志着洋务运动的失败,大清帝国的国际地位自此一落千丈,再次成为世界各列强鲸吞蚕食的对象。

中日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清朝廷内的改革派对自身的弱点有了更深的认识,促使后来对清朝政制进行变法维新,即1898年的戊戌变法。

1895年4月中国被迫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消息传至北京,当时正在参加会试的康有为和他的学生梁启超联合齐集在京城应试的十八行省与奉、台举人联名上书光绪皇帝,痛陈民族危亡的严峻形势,提出拒和、迁都、练兵、变法的主张,并得到一千多人连署。

又称“公车上书”(进京参加会试的举人是由各省派送,依汉代孝廉乘公家马车赴京师受考之惯例,对进帝都参加会试的举人又俗称为“公车”)。“公车上书”是维新变法的起点。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戊戌变法

声明:本网站引用、摘录或转载内容仅供网站访问者交流或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如存在版权或非法内容,请联系站长删除,联系邮箱:site.kefu@qq.com。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