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必选物理这些选科误区你必须规避!
1、对于刚升高中及即将毕业的学生、家长,高考改革的进展一直如大石般压在心头。2018年原计划有18省市加入高考改革,实际只有江苏、广东、福建、湖南、湖北、重庆、河北、辽宁等8省市加入了。随着两会的结束,各地的高考新方案中总体改革方向大体一致,文理不分科已成各地高考改革趋势,很多省份会在今年5月前后落实如何改革,用3+3还是3+1+2,还是7选3。
2、①舁捡侣惭若启用“3+3”模式,即在语文、数学、外语三科之外,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政治六科中任选三科,选科的组合有20种。②若实行“3+1+2”模式,“3”指语文、数学、外语三门必考科目,“1”指在物理、历史两门科目中必选一门,“2”指在化学、生物、政治、地理学科中任意选择2门,有12种组合。③若实行“7选3”模式,考生则需根据自身的情况从生物、化学、物理、历史、地理、政治和技术7门学科中选择报考的科目。对于按原计划启动高考改革的省份来说,学生和家长的心也就定了。而对于推迟高考改革的省份的学校、老师以及学生和家长来说,却对改革何时启动、高考改革方案会有怎样的变化,不断产生新的焦虑和误读。而且在新高考正式推动后,等于把人生选择前置,让学生从高二、甚至高一就开始考虑毕业后的方向。因此,如何最大限度地利用这三年时间做好生涯规划,成为更好的自己,为最终的选择做好准备,便显得比以往更为重要。
3、但是上千所院校,几百个专业的选择提前来到我们面前,学生和家长并不能像想象中那种获得更多的自由感,反而会陷入比较、决策过多选项的焦虑、痛苦当中。同时政策也几经调整越来越复杂,我们不但要进行学科能力、职业优势、社会需求等多个维度的综合分析,还要涉及多维度多变量的动态选优,这些变化仅仅依靠人脑的计算能力很难做到。在报志愿之前,我们必须经历的就是选科。在《教育部指引》中,一共给出了12个门类下的92个专业类的“选考要求”可选范围,其中有1个专业类(药学类)分为了2个子类,所以可以看成是一共有93个专业类。 在93个专业类中,仅有31.2%(29个)的专业类允许“不提科目要求”,对比上海2017年的数据(8404个专业中有49.95%的专业未指定选考科目要求)不难发现,教育部对高校选考科目要求做出了更为严格的规定。
4、其中提及最多的是科目是物理,共被60个专业类提及(不含允许无要求的专业类),占专业类总数的64.5%。而且有19个专业类必考物理,占总专业类数的20.4%。从12个门类来看的话,必考物理的19个专业类分别来自理学(5个)、工学(13个)、管理学(1个)。对此有很多家长对此产生了疑问:“孩子不喜欢学物理或者成绩不好怎么办?”更有家长直接替孩子做了选择,结果差强人意。
5、参加新改革高的毕业生小贾直言,自己明明文科成绩优秀,但家里听说物理可报灿碴鹜翩专业多后,想都没想就劝她选择了物理,但是在三年的学习过程中,物理成逼钽李沿绩一直没有起色。最后反而成了她的短板,而且也没有去成要求选考物理的专业。“现在看,我很后悔选择了物理,当时应该选择三门全文科科目选考的。”以第一批高考改革试验田浙江高考为例,在省内的一批重点中学,通过选择物理、化学等学科,拓宽自己志愿填报专业的可能性的学生,并不在少数。所以新高考模式下选科无论对学生还是家长都是考验,得慎重再慎重!中国高校录取特征指数研究课题组研究员庞国良教授认为,“要根据学生的兴趣,优先选择爱好以及优势学科,其次要考虑考生在学校的等级赋分,最后还要结合学生的目标大学、目标专业,科学地分析,理性地选择。”同时高一选科时,提前做好志愿填报计划也十分重要。“中国高校录取特征指数研究课题组”于2018年9月,在全国内走访了25所学校,3000余名高中生,进行了问卷调研。据数据统计百分之76.3%以上学生还没有适应改革,临近填报才开始计划志愿。百分之68.5%以上学生会忽视志愿清单规划,绝大多数学生只有临近填报时才会想起来再做准备。好多学生因为填报失误没有被理想的大学录取,以至于三年努力白费。
6、庞国良教授认为“学校的选择只有好坏之分,而专业选择将是对错之别。”为了帮助广大考生正确填报志愿,选择合适的科目,他带领研究团队,通过数学建模,大数据运算,成功开发了志愿填报指导工具及高中生专业倾向性测评软件,精准的实现了考生、专业、院校的优化匹配。让选科与志愿填报的课题,实现了由经验到理论,由复杂到简单的质的飞跃。庞国良教授的“高中升学规划”讲座,也在全国重点高中进行巡回演讲,他的理论和指导工具,被大家评为高考“利剑”,帮助无数考生正确填报志愿,让高中升学规划具备强大的理论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