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祖宗居然用这方法抵抗了癌症
1、 中医是个耳熟能详的名词!从古代的扁鹊到后来的孙思邈、李时珍,这些中医史上的巍巍高峰不仅让我们仰视,更是让我们心中由衷的感叹,中医的世界真是精妙绝伦。 如今,越来越多的人对中医有了认识,并积极的重视起来了,可见它的魅力依然是不减当年。中医也不再是古老的存在形式,抓药、煎药已慢慢退出了历史的舞台,不过倒有了新的变化。 不像西方医学,一直带给我们“治标不治本”的不良印象;刮痧如今已渐渐风靡起来,越来越多的对这种直接的,直奔主题的养疗保健方式越来越喜爱。那么,刮痧到底对人体有什么功效呢?
2、 刮痧是什么 底蕴深厚、历史悠久是对刮痧最好的评价,正因如此,刮痧疗法才如此迅速的广为人知。但是,大多数人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只知道刮痧疗法对头痛、颈椎病、肩周炎、腰腿痛等常见病疗效显著。 事实上,刮痧的作用不仅如此,否则也不会那么深入人心。它还可以促进新陈代谢,给细胞补氧祛瘀,增加活力,是改善亚健康状态既简便,又有效的好方法。
3、 刮痧的特点 促进血液循环、活血化瘀是刮痧一贯的目的,也是间接的降低血液的粘稠度;通过改善微循环障碍,避免由亚健康向疾病的转化,也是身体保持健康的有效方法。 而排毒解毒,迅速改善微循环,正是刮痧疗法的一大特点。那么如何改善微循环呢?那么就要讲到刮痧的工具——刮板。此物在微循环障碍的部位刮拭时,向下的压力会迫使淤积的有害代谢产物从毛细血管壁渗漏出来,存在于皮下肌肉组织之间。 你要知道,只要有微循环障碍,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就会出现紊乱,刮拭后就一定会有痧出现,轻度的微循环障碍会出少量的红色、紫红色的痧点,重度的微循环障碍会出较多的暗青色、青黑色的痧斑。刮拭出痧会排除内毒素,解除局部的血脉淤滞,降低血液粘度,疏通经络,改善微循环。气血由阻滞变为通畅后,组织器官的细胞得到了充足的氧气和营养素的供应,活力增强。
4、刮痧的效果 事实上,刮痧一开奘疚豫枭始并不是直接对穴位进行理疗的,它经历一个曲折的过程,现在遵循的大多都是全息经络刮痧,有选择性的对相关穴位进行刮拭,以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 你要知道,皮肤所扮演的角色,不只是作为人体防御作用的器官,同时也是脏腑功能状态的外在表现部位。中医已经发现并总结出:每个内在脏腑器官在皮肤上特定的表现部位。经常刮拭对及时发现和早期治疗潜伏的疾病,改善健康状态有独到之处。 首先,改善身体的健康状态,此法疗效迅速,可以选择刮拭人体皮肤上与各脏腑器官相连接或相对应的区域;通常西方医学的产物——药物,虽然可以改善微循环,排出体内毒素,需要一个缓慢的过程。而刮痧疗法排出内毒素,改善微循环是瞬间可实现的。 其次,如何看自己身体的“受伤程度”?根据出痧的颜色,以及面积的大小这两样来确定自己的健康状态,轻重程度也亦如此;或者根据出痧的经络穴位和全息穴区来做出判断,一旦知道功能减弱的脏腑器官,便可对症下药,提高免疫功能,调节脏腑,改善症状。
5、刮痧的部位 虽然说全身的穴位是非常多的,也不可能一一去作用,要想用保健刮痧法更好的改善自身的健康状态,那就必须要对一些特殊的部位进行“重点关注”。 那么,哪些部位是必须要重视的呢?头部、胸钩骅没疆腹部、手足部位,这三处是我们经常使用的部位,理应是得到特殊照顾的;而且,这些部位的经脉和各脏腑器官的全息穴区都有很大的关联。 既然讲到了刮痧的部位,那不得不说身体是一个非常丰富的“宝藏”,对身体的头部等各个部位的刮痧的确有诸多的益处。不过,很多人虽然对刮痧很有兴趣,却苦于无法下手。今天,就可以为大家介绍简单易学的刮痧小妙招。 刮痧是门技术活 头部刮痧 头部是一个全息器官,对五脏六腑有调节的作用。经常做头部的刮痧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消除疲劳和头疼,改善大脑供血,对上班族是个不错的选择。 现实生活中,我们可以尝试用梳头的方法来达到保健的效果,长期做头部刮痧还有利于改善头发干燥和脱发的现象。 方法如下:从头部两侧开始一直到头部后侧,以耳朵为中心,用刮痧板的齿面从鬓角开始刮至风池穴部位,整个首发像是在划一个问号,一气呵成,然后再从鬓角开始向风池处刮拭。记住要始终单向刮痧,力度由轻到重再到轻,一般持续十几分钟最佳。 肩部刮痧 上班族长时间的坐在一处,就会有肩膀酸痛的感觉,让人甚是苦恼。而且肩部是连接头部和躯干的一个桥梁,肩颈部承担着人体头部血管、神经、经络与全身的沟通。因此,肩部的健康影响着人体的全身健康。 方法如下:先从颈部正中刮痧开始,从颈部上的风府穴向下刮至大椎下的陶道穴;亦或是从哑门两侧的天柱向下刮至风门穴。力度可以由轻到重,但是至少要有一种渗透到皮肤的力度,每次10分钟左右即可。 胸部刮痧 胸部刮痧对人体的保健效果是非常明显的,它不仅可以改善女人的乳腺增生的问题,还有整个胸部血液循环不良等状况;而且,心肝脾肺肾这些脏器都在胸腔处,胸部刮痧对它们的保健和预防是有很好的效果。 方法如下:自上而下刮拭任脉部位的胸骨柄体表,接着一直到膻中穴,膻中穴是补气的穴位,可以在此停留,终至上皖穴,直到局部痧出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