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认知生活中的错误礼仪
1、一锂淅铄旰直以来,作为孩子的家长一直要求大的孩子让着小的,大的要承担更多的责任,这是我国的传统文化,几千年来我们一代一代都是这种文化中成长起来的。瞽攥涛徭但是希望6岁前的小孩子就严格遵守这个传统,去背负这么沉重的道德包袱,未免苛刻了。其实在孩子发生争吵时,我们最好做个中立的仲裁者,了解清楚事情的始末,再选择处理办法,做到不偏袒,不护小。
2、见面问好,这是世界性的礼貌。这本身也是基础的社交礼仪,是孩子需要掌握的一项技能。但若为了培养孩子的基础礼仪,而采取逼孩子打招呼的方式,就往往会事与愿违,尤其是对于叛逆期的孩子,越逼迫越叛逆。
3、实际上,要培养孩子“见面问好”的礼貌习惯,并不需要逼迫,大人做好榜样就好。如果爸妈总能热情地与别人打招呼,那么孩子耳濡目染,自然会养成“见面问好”的好习惯。
4、在生活中,当我们听到夸奖时,习惯性地自谦回复“哪里!哪里!”,这也是常见的中国父母的谦虚和礼仪方式,然而,对孩子而言,很多时候却是一味毒药,甚至会瞬间杀死孩子那点脆弱的自信心。
5、其实,只要能教给孩子正确归因的方式,爸妈完全没有必要担心孩子会骄傲。妈妈对孩子客观的肯定和鼓励,会让他更好地认识自我,建立自信。
6、如果大人在给自家孩子吃零食的时候,都会分给一起玩的孩子一点,以显出自己的大方和友好,而另一方的爸妈又经常因为不好意思拒绝别人的分享而只好默许,或者虽然口里说着感谢,可心理却充满了担心。分享也是我们的传统,接受别人善意的分享是一种礼貌。然而,如果这个分享是你不需要的,或者对孩子的身体健康有影响,学会拒绝对人的帮助是很大的,如果孩子内心是拒绝的,表面却接受了,可能学会的不仅是错误的礼貌,还是懦弱式谦让和不愉快的接触。
声明:本网站引用、摘录或转载内容仅供网站访问者交流或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如存在版权或非法内容,请联系站长删除,联系邮箱:site.kefu@qq.com。
阅读量:86
阅读量:45
阅读量:63
阅读量:26
阅读量: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