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025-04-13 02:07:03

1、课堂教学   1.从早抓起  古人说:“养习于童蒙”。主张养成奚薮巴赳儿童的良好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最好从学前期和学龄初期就开始抓。实践的经验告诉我们,与其晚操心要花费几倍乃至几十倍的力气去克服坏习惯,不如早操心教育孩子。我们一方面从早抓起,统一思想,另一方面注意强化学生对于习惯的认知,使学生知道这一习惯的具体要求是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做,操作有哪些要领,怎样一步步地完成。   2.诱导示范,从点滴抓起,寓教育于细节中   “习惯是从实践里养成的,知道一点做一点,知道几点做几点,积累起来各方面都养成习惯。”(叶圣陶)。这就说明养成习惯要从点滴细节抓起,由点到面,由单项到系列,由局部到整体,日积月累,方可达到目的,在教学过程中,要求教师善于创设情景,明确要求,引导学生规范自己的行为,针对学生模仿性强的特点,采用多种示范方式。引导学生模仿和借鉴。潜移默化地帮助学生进行习惯积累。   3.严格要求,长抓不懈,持之以恒。  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不是一蹴而就的,它要求长期的严格的反复训练,不厌其烦地反复讲解,细心耐心地反复示范,苦口婆心地反复纠偏,良好习惯的形成,都有一个长期的发展过程,即是一个把认识变成习性,把思想化为行动的过程,要持之以恒,反复抓、抓反复,似水长流,循序渐进,由“扶”到“放”,严格训练,方能达到良好习惯成自然的目标。

2、课外和课内互为补充,相得益彰   1.激发兴趣,启发自觉  激葛激握颟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是引导学生主动自荼愧魅箱觉学习的重要手段,在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启发学生,并使学生懂得为什么要养成此种学习习惯,从而激发他们产生养成良好习惯的欲望;其次还要培养学生的信心、决心和恒心,最终使学生自觉做到“我要干”而非“要我干”。   2.树立榜样,检查纠偏  榜样对小学生来说,具有很大的说服力和感染力,能推动他们进步,同时,通过各种活动,创设情境,让学生相互学习交流,相互检查对比,相互评价,相互纠正不良的习惯,能促使他们更快地形成良好的习惯。   3.鼓励创造、体验成功  让学生在课外活动中获得创造的空间,并提供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促进良好习惯的形成。例如:设计并实施《学生学习习惯养成一周表》,把一周的语文的每堂课里学习表现按积极,一般,不认真如实记录,把一周中所有语文作业的情况用“☆”记录下来,周末统计,个人自我反思,找出存在问题,肯定并自我表扬有进步或好的表现,而后向家长汇报,以获得外力的鼓励、督促、批评教育等,最后,教师为他作好周小结,并把结果用“☆”的多少上墙公布,如此坚持,期中、期末两次总结,凡表现好的进行鼓励,凡表现进步大的也进行鼓励,如此做法,把平日里稍纵即逝的好的表现都如实展现在自己面前,使得容易忽视的而又很重要的行为得以不断加强,规范,影响他人,从而形成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互相追赶的浓厚的班级学习氛围。最终达到“上课专心听,积极思考,课后认真复习,广泛阅读”等的好习惯的养成。

3、日常生活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   1.因材施教,锻炼意志。  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不能一朝一夕养成,这是一项长期系统的工程,需要区分主次、难易,按步骤,从学生实际出发,结合培养能力的需要,逐步提出个体的切实可行的要求,有计划地加以扩展。同时,针对不同行为习惯的学生加以不同的指导训练,依靠多次反复的实践,逐步落实,并从一点一滴抓起,锻炼他们的意志。   2.整体培养,相互促进。  除了学习习惯外,对小学生来说,要养成的良好习惯颇多,诸如生活习惯、卫生习惯、劳动习惯等。但上述习惯中,最重要的是生活习惯,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不仅为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卫生习惯等打下基础,也为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创造了条件,例如:如果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是“马大哈”的话那么要培养形成认真仔细的学习习惯就比较困难,因此,为了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等结合起来进行。   3.家校配合,齐抓共管。  为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还必须教育他们自觉地与自己已养成的某些不良习惯作斗争,并用新的良好行为来代替它,因此,必须家校配合,启发学生认识坏习惯的危害性,帮助学生解决行动中的具体困难,不断提醒、督促、检查。

声明:本网站引用、摘录或转载内容仅供网站访问者交流或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如存在版权或非法内容,请联系站长删除,联系邮箱:site.kefu@qq.com。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