畅游天津攻略
1、京津城际 在城市专家王志纲眼里,北京像一个营养好的富家子又高又壮,而天津则像一个曾经富过的没落子弟,抱残守缺。如今,京津城际用30分钟的物理距离改变了天津人和北京人之间的心理落差。重塑北方金融中心?天津人说:就这么定了!
2、吃西餐 天津人穿的时髦,吃的洋气。老天津卫吃西餐去俄式的维格多利餐厅,法式的回力球场饭店,最著名的是起士林。如今吃西餐,天津人去苏易士,里士满和意大利风情区。在天津吃西餐不是年轻人的专利,上岁数的老人也爱吃,边吃便用英文聊天。
3、吃海货 天津人常说“当当吃海货,不算不会过”。把海鲜叫海货,透着码头文化吞江吐海的霸气。在天津下海鲜馆子很容易,上到五星饭店下到“狗食馆”,蒸螃蟹烤大虾任你点,海鱼、海螺、海蛏子随您招呼。不下馆子在家吃?没问题啊,贴饽饽熬小鱼儿,倍儿鲜。
4、住大饭店 天津数得上的大饭店多了去了,利顺德,惠中饭店,国民饭店,凯悦,喜来登,莱弗士,威斯汀。占一个大字凭的是历史,光一个利顺德就有讲不完的故事。袁世凯、徐世昌、曹锟、冯国璋、黎元洪、张学良与赵四、美国总统胡佛、孙中山、梅兰芳等都先后在此下榻。
5、跳大舞 利顺德的管理人员说,溥仪和婉容曾在饭店舞厅里伴着西洋音乐跳探戈到凌晨,一边遗老遗少们看傻劲忧商偌了眼。早期的国民饭店、惠中饭店都曾是官僚买办、洋人富商声色犬马跳大舞的地方。1927年夏,天津社会名流借助官府势力,还曾掀起过一场禁舞风波,引发了关于“跳舞与礼教”的讨论,可见当时跳舞在天津的盛行。如今说跳大舞,没有贬义,主要指交谊舞。公园、广场,一早一晚,你都能看见天津人在那儿跳大舞。看洋楼 天津的小洋楼和这座城市不生分,希腊式、文艺复兴式、哥特式、折中主义、巴洛克风格,一律保持着舶来样式的原汁原味。但生根在天津,小洋楼就代表了天津味儿,既摩登又和谐。眼下流行寻找民国范儿,那就来天津吧,看一看五大道,你或许能略知一二。
6、看女排 天津女排九年拼下八冠,给天津人长脸。天津人民体育馆火爆的主场气氛在全国是出了名的,绝不比男足差。老爷们提起这帮又硬又艮的女排姑娘也得竖起大拇哥,说一声牛!老人儿们疼女排姑娘,以闺女相称,每每夺冠,掉眼泪的不只是球员和教练,还有台上的大爷大娘,大哥大姐。
7、看大妞儿 踩着高跟儿飘着香味儿的姑娘代表了一座城市的幸福感。站在街边看大妞儿,天津大妞儿有天津的风流。好面儿,麻利干脆,不会唧唧歪歪,讲起义气比老爷们儿不差。顾家,贤惠,刀子嘴豆腐心。幽默,天津大妞儿到外地也是一嘴天津话,超不过三句话一桌人已被她笑翻了。
8、逛滨江道 滨江道是天津最繁华、最热闹、人口密度最大、欲望最多的街道。天津的摄影师、音乐人、作家都把这里当成了最炫目的舞台。1996年,王宝和正午阳光乐队第一次演唱了《滨江道》:漫无目的我走在滨江道上,晚上的人和白天一样忙。疯狂地冲进各大商场,好像东西全白给一样。
9、溜洋货 据说北京人最常去天津的地方有三个:食品街、洋货市场、北塘。去食品街和北塘是为了小吃和海鲜,去洋货市场则是为了买水货。洋货市场在塘沽,关于能在这里买到什么的传说有很多,买的和卖的都不避讳商品是假的,这就全靠买主的眼力了。2000块钱一块劳力士,他告诉你是水货,您买吗?
10、听相声 就像郭德纲常说的,天津是相声窝子。相声演员想红要过天津观众这一关。梨园行和曲艺界过去流行一句话,北京学徒,天津成名,上海赚钱。天津观众懂相声,爱相声,捧相声。到天津相驾搭鼯携声园子听一场,你能感受到电视里没有的乐趣。演员们抖包袱兴起,会拿现场观众砸挂,你可别不乐意,不然就没乐子了。
11、玩摇滚 天津人接触流行音乐很早,这要感谢天津电台的音乐节目。但年轻人的活跃和天津的锿洞斜嗤演出市场却形成了反差。几年前,在天津看一场像样的摇滚演出还是挺费劲的,偶尔谢天笑、痛仰们来演一场,乐迷们跟过节似的。近年天津的摇滚演出多了,能演出的俱乐部、酒吧也多了,一方面北京的乐队愿意来天津演,同时天津自己的音乐人也有了一试身手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