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画投资收藏最忌侥幸“捡漏”心理
前几天有位喜爱书画投资收藏的朋友带了一张四尺整纸已故名家的画作《紫气东来》来找我,在聊天中得知,这是他四月份在西安某拍卖公司的春凛嘞必熏拍会上花了不到五万元竞得的。竞拍前他找熟人将图片通过微信发给画家的家属看了一下,回答是肯定的,看图片是真画。买到后他又在其它画廊看到了这位画家同尺幅,不同构图的画作,售价都在10—12万元之间,他心生不安。
我听后也产生了疑问,打开画,是一幅新裱不久的镜片,看画面构图、笔墨特征确是那位画家的风格,但整个画面给我的感觉和气息总觉得不是很舒服。我通过强光手电从背面将落款的书法字体照射了一下,发现落款书法字体通过光线照射,笔画重叠处看不到墨彩深浅之分,初步判断为印刷品。接下来我再用“文物微观检测仪”通过连接电脑显示高清图像进一步分析判断,在高科技的帮助下,这幅伪作原形毕露。这是一幅将原作通过高科技宣纸高仿真印刷后再次添墨添彩的“高仿”画作,不是久经历练的行家里手极易走眼误判。这位朋友很懊恼,我连忙劝他。一、画家的家属没有看见原作,通过照片认为是真的也没有说错,这一点不能埋怨人家,是咱的功课做的不细,如果请人家到现场再帮你看一看也不会出现后来的事情。二、按照我国目前的拍卖法规,没有保真条款,在拍卖前预展就是给参加竞拍的人以充足的研究实物的时间,你可买可不买,参与了竞拍过程就得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任。三、已经这样了,看能不能找熟人和拍卖公司协商一下退货索款,只能协商,不能吵闹。这位朋友听后慢慢消了气,自嘲的叹了口气说:“唉!天上哪会掉馅饼,掉馅饼也是‘毒’馅饼呀。”
我俩边喝茶,边聊天,交流收藏心得,我将自己从业多年的实战经验全盘托出。
一、购买当代画家的作品,最好找画家本人花点费用,鉴定一下,也有的作品有鉴定证书,只需去核查一下存档就可以了。
二、已故画家的作品,家属、学生都可以看个八九不离十,信誉好的画廊老板从业时间长、经验丰富,这些人拿真金白银,在潮头浪尖做生意,也练就了火眼金睛,不会出现太大闪失。
三、书画艺术品的拍卖会是业内行家里手博弈的战场。拼的是经验、眼力和对市场的把控认识能力,新手刚入行的人一定要谦虚,不耻下问,不敢自作主张购买,多看、多问、少买,要买一定要买精品,千万不要萝卜白菜一大框,见啥买啥,切记“真、精、新”三字箴言。买一框萝卜不如买根人参,萝卜要一根一斤的卖,而人参只需卖一次,好易手,不累人。
最后一点最实用,若无良师益友指点迷津,在拍卖预展时看好作品后来不及论证真假,直接找拍卖公司的负责人,达成保真约定,拍卖公司是一个靠赚取买卖双方的佣金生存的服务平台,只要你真诚的去商量,他们会给准确的信息的,毕竟顾客是上帝,遵循商业道德和想持续发展壮大的公司都深知这一点,至于价格嘛,就要看自己的承受能力了。
机会是给有准备的人的,当下书画市场信息传递既快也广,以前在信息不通畅的市场环境下确有许多“捡大漏”的故事,现在按行情买对人,买到真品、买到精品,杜绝伪仿之作,才是“捡漏”。放一段时间,即会达到保值、增值的目的,时间是最好的验金石。
鲁光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