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卫生事业单位考点之中药的性能及功效
1、四气五味,中药的性质和滋味。中药药性理论的基本内容之一。药物都具有一定的性和味。性与味是药物性能的一个方面。自古以来,各种中药书籍都在每论述一药物时首先标明其性味,这对于认识各种药物的共性和个性,以及临床用药都有实际意义。药性是根据实际疗效反复验证然后归纳起来的,是从性质上对药物多种医疗作用的高度概括。至于药味的确定,是由口尝而得,从而发现各种药物所具不同滋味与医疗作用之间的若干规律性的联系。因此味的概念,不仅表示味觉感知的真实滋味,同时也反映药物的实际性能。
2、中药药性理论的基本内容之一。四气指药物有寒、热、温、凉四种不同的药性,又称四性;五味指药物有酸、苦、甘、辛、咸五种不同的药味。每味中药的四气五味都不同,因而有不同的治疗作用。四气五味理论最早载于《神农本草经》,其序录云:“药有酸咸甘苦辛五味,又有寒热温凉四气。”书中以四气配合五味,共同标明每味药的药性特征,开创了先标明药性,后论述药物功效及主治病证的本草编写体例,奠定了以四气五味理论指导临床用药的基础。
3、药物的寒、热、温、凉,是从药物作用于机体所发生的反应概括出来的。是与所治疾病的寒、热性质相对而言。能够减轻或消除热证的药物,一般属于寒性或凉性,如黄芩、板蓝根对于发热口渴、咽痛等热证有清热解毒作用,表明这两种药物具有寒性。反之能够减轻或消除寒证的药物,一般属于温性而上,如附子、干姜对于腹中冷痛、脉沉无力等寒证有温中散寒作用,表明这两种药物具有热性。在治则方面,《神农本草经》云:“疗寒以热药,疗热以寒药。”“寒者热之,热者寒之。”这是基本的用药规律。
4、下面梳理中药的功效的知识点考点:1.功效与主治的关系:中药的主治,是指其所主治的病证,又称为“适应证”。从认识方法而创饬呱屮言,主治是确定功效的依据;从临床运用的角度来看,功效提示中药的适应范围。2.功效的分类分为:对因治疗功效与对症治疗功效。3.对因治疗功效:中药的对因治疗功效包含祛邪、扶正、调理脏腑功能、消除病理产物等方面的内容。例如:温里药具有温里散寒、温经止痛、补火助阳或回阳救逆等功效;平肝熄风药具有平肝潜阳、息风止痉及镇静安神等功效;开窍药具有通闭开窍、苏醒神志的功效;清热药具有具有清热泻火、燥湿、解毒、凉血、清虚热的功效。
5、4.对症治怍鲒柔鹱疗功效:对症治疗功效是指缓解或消除疾病过程中出现的某些症状,具有减轻痛苦、防止病势恶化的意义。止咳、止桌谭秽蝇痛、止血、止呕、止汗、涩精止遗等皆属对症治疗功效。比如说温里药,本类药味多辛,或兼苦,或兼甘,性温热,主入脾胃、肾、心经,兼入肝、肺经,主能温里散寒、温经止痛、补火助阳或回阳救逆等,兼能化痰、燥湿、杀虫、止呃;活血化瘀药都可以活血化血,破血通经,用于治疗临床上各种瘀血所致的刺痛、痛处固定、舌质紫暗等症状。5.对因治疗与对症治疗:前者属治本,后者属治标。临床遣方用药时,应根据具体病情,或治其本,或治其标,或标本兼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