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桥流水人家周庄的游玩攻略
周庄,素有中国第一水乡之称。周庄的水道有的可以直接通到宅院,主人足不出户就可以上船。周庄的古桥比较多,其中馆嗳髀姐知名度最高的无疑就是“双桥”,周庄还保存了14座各具特色的古桥,它们共同构造了一幅美妙的“小桥、流水、人家”的水乡风景画,在这听一首昆曲,尝一回阿婆茶更是别有韵味。
工具/原料
无
周庄游玩景点推荐
1、双桥双桥由一座石拱桥——世德桥和一座石梁桥——永安桥组成,始建于明万历年间公元1573--1619年。伫立双桥桥头是绝佳的赏景观水之地,水乡古镇的“小桥流水人家”的美景尽收眼底,此处也是摄影留念的最佳地方,我国诸多美术家、摄影家皆以双桥为题材拍摄、创作大量的作品推向国内外。
2、沈厅沈厅位于周庄富安桥东堍南侧的南市街上,是大富商沈万三的后裔建造的宅院。沈厅原名敬业堂,清末改为松茂堂,由沈万三后裔沈本仁于清乾隆七年(公元1742年)建成。
3、张厅张厅原名怡顺堂,建于明代,清初转让张姓,改为玉燕堂,俗称张厅。张厅前后七进,房屋70余间,占地1800多平方米,雕梁画栋,金壁辉煌。
4、全福讲寺其主要建筑有:山门、指归阁、大雄宝殿、藏经楼等。整座寺庙结构严整,殿宇轩昂,黄墙露瓦,雕梁画栋,蔚为大观。借水布景,巧夺天工,楼阁殿宇,鳞次栉比。
5、周庄画家村周庄画家村文化创意产业项目位于周庄古镇游览区东侧,坐落在环境优美、风光秀丽的富贵园内,占地500余亩,拥有具有创作采风及展示交流的写生基地、艺术工作室、当代艺术馆等功能设施,可以容纳600多位艺术家在此生活创作和交流。
6、沈万三故居沈万三故居参照沈万三致富的各种传说、经商的坎坷历史、一生的传奇经历和沈家生活起居的场景,通过铜像、砖雕、漆雕、实景模型、版面、布景箱、泥塑、连环画等艺削允碣弋术手法,予以展示。是一处拓展和延伸周庄旅游景点的重要人文景观。由浙江铜雕大师朱炳仁制作的沈万三铜像高8米,底座0.8米,前面是神奇的聚宝盆。
7、白蚬湖位于苏州周庄镇西侧,长约5公里,俗称白蚬江,因江中盛产白蚬而得名。面积7.6平方千米,平均水深2.5米。每晚渔船归来,在江畔抛锚泊船,晾网卖鱼,唱起小曲,一派“渔舟唱晚”的情调。
8、周庄博物馆馆内主要阮器态奁展示了周庄当地独具特色的民风民俗和民间的生活用具、农具等,还有一些专门展品,如棋展、摄影展等。生活用具完全是水乡农间的生活、劳动用品,像竹篮、果子筒、全盘(结婚备用品),还有旧时榨果汁的榨凳,以及小孩站的立桶,相当于现在的学步车。
9、怪楼穿墙走壁、隐身人、空中浮游、变形人、小人国、从巨蛇口中脱险等这些只能在科幻小说或科幻片、以及童话小说和您的梦境中才能看见和感觉到的情景,在“怪楼”的幻视馆里不仅能看见而且还能亲身经历和实现这些匪夷所思的幻觉体验。
10、太平桥桥长13.2米,宽2.5米,为单孔石拱桥,跨度4.8米,桥梁刻有“莲座”图案,清初整修,桥身石缝里长着藤蔓,遮掩着石拱洞券,桥旁是沈体兰的旧宅。灰墙面坡屋顶,山墙漏窗,高低错落的民居,清清的流水,是人们选为最佳画面景色的镜头之一。
周庄特色美食
1、万三蹄只要走进周庄,首先映入眼帘的一定是小巷两边卖万三蹄的小店,万三蹄的招牌比比皆是。
2、白丝鱼白丝鱼肉质鲜美,营养丰富,在周庄的美食食谱上占有一席之地。此鱼通体透亮,宛若一块白玉。喜食小鱼虾,游动速度快,所以有着“浪里白条”的美誉。
3、阿婆菜周庄阿婆菜其实是农家鳗鲤菜,也叫腌菜苋,在江南水乡颇有名气。取其名,不但意味着周庄的阿婆最擅长制作此种口味地道的农家菜,而且在周庄的传统习俗“阿婆茶”中,阿婆菜也是茶点中的一道精品。
4、三味圆三味圆,俗称汤面筋,用水面筋作皮,馅芯以鸡脯肉、鲜虾仁、猪腿肉加葱、姜、黄酒等调料剁细精制而成,在鸡汤内煮熟,皮薄馅嫩。晶莹别透,集点心、菜肴、鲜汤为一盆。
5、银鱼炒蛋蚬江三珍之一银鱼。银鱼古称“脍残鱼”,属太湖短吻淡水鱼,清明节前后上市最多。银鱼身体细长,一般在7厘米左右,银白透明。肉质细结鲜美,可炒炖,可做成鱼圆煮汤。“银鱼炒蛋”是周庄一带有名的家常菜。
6、白蚬子蚬江三珍之一白蚬子,南风吹时,白蚬最肥,乳白色的蚬子汤鲜美可口,营养丰富。蚬肉炒菜,成为小镇居民价廉物美的菜肴。俗话说:稻熟螺蛳麦熟蚬。每年农历四月,是白蚬上市的季节。
7、莼菜鲈鱼羹蚬江三珍之一鲈鱼、鲈鱼,有四腮、两腮之别。周庄鲈鱼为两腮,肉质自嫩鲜美,无芒刺,历来为人称道。鲈鱼吃法很多,可红烧,可煮羹,煮羹时,配上莼菜,莼菜有红梗、青梗之分。
8、万三面周庄只要是面馆都会有万三面,汤头是兑了肉汤的,浓鲜醇厚,颇有嚼劲,过清水后也没碱水味,三五片连皮带肉的万三蹄肉,再加上外婆菜,别有风味。
9、青团周庄青团润心田。作为江南典型的糕点,青团口感爽滑,清香扑鼻,营养价值丰富,尤其是刚出笼的青团更能淋漓精致的体现青团的上佳口感,价格不贵,但是体会非凡。
10、撑腰糕撑腰糕:每年农历二月初二,周庄巅貅晌陔人都要蒸撑腰糕,这种糕用糯米、粳米、红糖和果仁、松子、红枣拌和后,在笼格中蒸成,松软可口。由于糕粉呈黄色,又称黄松糕。本地风俗,吃了撑腰糕以后,才能在黄梅季节中胜任割麦、莳秧、挑担等各种农活,腰杆不酸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