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爱闹情绪怎么办——咨询实录

2025-03-23 04:50:39

最近,连续有几位妈妈来咨询同一类的心理问题:原来很乖巧的孩子,不知为什么情绪变得偏执、爱闹情绪。有一位很有代表性,我们也通过QQ多次进行了交流,这位妈妈觉得很有收获。其中的一些东东值得有类似苦恼的妈妈借鉴。另外,我呈现出一个较完整的咨询实例,与大家一起分享。也揭开心理咨询神秘的面纱,便于家长们了解我咨询的过程、思路。

这位妈妈开始觉得孩子已经无药可救了,焦虑、恐慌。

维尼老师你好!非常感谢你的关注,事情是这样的,我慢慢和你说。

我家孩子现在上二年级,近一年来发现他遇事很偏执,爱闹情绪,闹情绪时表情看上去很痛苦,不达目的不罢休。我咨询过心理医生知道是我们太过于溺爱他,现在他有所改变,但还是偶尔会闹。最近还发现别人一点都说不得他,他会一直记恨在心,还有报复别人的想法。遇这种情况我就给他讲道理,他很不喜欢听。

我家孩子以前很乖巧,自从年前的一件事后,他越来越不听话了。年前的时候他同学来我们家玩,他们两个人因为争玩具闹得很不愉快。孩子说话很难听,让小朋友滚,对方也不示弱两人对骂几句。我给他讲道理,他就是不听。小朋友走后,他还要追出去打人家,我一直拦住他。他一直在那闹情绪很激动,最后哄半天才算平时下来。晚上老公回来我把这事给他说了,老公给孩子也是讲道理讲不通,老公最后发脾气随口说,你在这样我打死你。儿子子当时就说你打死我吧,我不活了!老公是个平时很娇孩子的,一看孩子这样,赶快给孩子道歉后,分散孩子注意力孩子才平静下来。之后几天孩子因为上街我没满足他的要求,回来后和我闹,我不理,他就拿刀说不活了。我吓坏了,赶快哄他又答应了他的要求。之后的一些日子他经常在他的要求得不到满足时就闹,闹得很厉害,也拿过刀。我现在对孩子的闹有种很恐惧的心理。我去咨询心理专家,专家建议我以后遇到孩子闹要冷处理,也有朋友建议我孩子是决不能拿刀的,如再发生就很揍他一顿,让他怕,冷处理也试过了,狠揍也试过了。他现在闹情绪是不再拿刀了,也不太经常闹情绪了,但偶尔他的要求不能满足他还是会闹。就前天中午放学回来后没进家就在院子里和小朋友在玩,一会饭好我喊他回来吃饭,他不太乐意,但还是回来了,和我商量说,吃完饭不午睡,能不能一直在外面玩。我没答应,我和他商量说吃完饭出去玩20分钟,再回来睡觉,他又说少睡一会,睡起来继续玩,我都答应他了。可是到约定的起床时间我喊他起床,他却说再睡一会,该上学时喊他起床。他醒后一看表生气了,说不得玩了,就在那闹,一直闹狠狠的用力的抓住被子。我看这样,我就说你这样不讲道理妈妈很不喜欢,他也不听,我冷处理,不理他。过一会可能觉得是上学快迟到了,就在那大动作的闹。我过去和他说,现在不闹上学还来得及,妈妈以后还是很喜欢你。我越和他说他就表现出越烦躁,他的表情看着他很痛苦,咳嗽,干呕,还有点上不来气的感觉,哭着说自己老难受。我试着用理解他的方式去说,今天中午没让你玩痛快,是不是心里不舒服。下午放学回来后写完作业可以继续玩呀。或者明天中午不午睡......他就根本不理睬我,撅着嘴,我看他这样很头疼,只好让他爸爸来和他说。最后在他爸爸的好说歹说下,他同意了上学,还是让妈妈送,平时都是我接送,上学的路上我问孩子:今天这事是妈妈的错吗?他说不是是自己错了。孩子就是在闹情绪时无发控制自己,情绪稳定后很懂事。平时孩子在我眼里一直是个懂事乖巧的。孩子闹情绪时表情看上去很痛苦,让我看上去很去心疼。我究竟该怎么做,孩子的行为表现是否不正常?

.......

孩子现在最大的问题是心理问题了。这事你有什么想法,意见。不闹情绪时孩子真的是很懂事。

一、深入了解情况,理解孩子问题的原因

我QQ做咨询时一般请家长把孩子的成长、教育的情况详细写成邮件发给我,主要是为了全面了解情况。因为如果不了解情况,我给出的建议会是驴唇不对马嘴的。即使如此,我也会在咨询之初,反复向家长证实一些情况。

比如这位妈妈提到父亲很娇惯孩子,咨询过心理专家也说太溺爱他了。这让我很迷惑:“以前很乖巧,而上学后才表现出情绪问题”,这一般不是娇生惯养出来的孩子的表现。

所以,花了将近半个小时和她求证这一问题,终于搞明白:父亲所谓的娇惯孩子,其实是宽容但不纵容;而她对孩子过于严厉:不会答应“她认为的”孩子的无理要求,而且语气不好;孩子做了“她认为的”错事,一定会惩罚孩子;让孩子做什么一直是命令的语气.....由于妈妈和孩子在一起的时间多得多,所以,以前孩子虽然看起来听话、乖巧,其实一直是被压抑的。而孩子上学后,自我意识觉醒,不愿意一直这样被压抑。通过那次冲突的机会让他认识到,原来闹情绪这么管用,可以达到原来满足不了的愿望,所以,学会了闹情绪是自然的。这样,孩子“以前很乖巧,而上学后才表现出情绪问题”,就较容易理解了。

很多家长对于什么是娇惯、什么是严厉等认识的理解可能与我不同,所以搞清情况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我做咨询的一个重要思路就是理解孩子为什么会这样,只有搞清楚了情况才能理解孩子,才有可能到适合的解决办法。

二、进一步理解孩子

这位妈妈关注我的博客有半年多了,她经常用心研读我的博文,来和她的做法对照,并且逐渐接受了我的育儿理念,近期的做法与以前相比有了很大的改变,孩子也有一些进步。

比如自从她学习了我的“无条件积极关注”的育儿理念之后,她也学着采用“凡事和孩子商量”这种方法,结果孩子的偏执比以前大有好转,现在孩子遇事也喜欢和她商量。参考:无条件积极关注,象神奇的魔术一样…。这种理念是解决孩子偏执的一个好思路:孩子偏执,闹情绪,是因为他觉得只有这样才能让“独裁的妈妈”满足自己的愿望。而当他发现妈妈可以商量之后,自然不会采用那些让他也痛苦、不舒服的做法,而是学着用“和父母商量”这种轻松的办法实现他的愿望。——趋利避害,三四岁的孩子就有这样的本能。

这位妈妈对我的分析很认可。

但是这个理念看似简单,但是在实践中如何运用自如,却是不容易的,需要深入实践、思考。她的理解就有一些自己察觉不到的问题。

妈妈:“我很认可这种理念,最近一直在努力做好让孩子自己做主,但是孩子为什么还出现了类似午睡这样的问题呢?”这起初也让我迷惑!难道这个理念出了问题?所以进一步与她交流。

妈妈:“现在孩子遇事喜欢和我商量,但我老是不想满足他的要求,觉得他过分。比如这次午睡的事情,他当时太想和朋友们玩,和我商量说:今天中午不睡行不行?就一次!我没答应,和他协商,他最后同意了,但他做的不好。”——在她看来,孩子的要求过分,她没有直接拒绝,而是和孩子商量了,孩子答应了却还闹情绪,不可理喻。其实这只是学到了“无条件积极关注”的皮毛,这个理念是以尊重孩子的想法为核心的,商量只是实现的手段。而她却以自己的想法为主,运用商量的手段是为了实行她的想法。

维尼:“如果你知道他太想玩儿,那么,让他玩玩儿又有何妨?结果你还是坚持他应该午睡的原则。这是以你的看法为中心,不是以孩子的看法为中心。理解一下,孩子也不是“不可理喻”,他很想玩儿,虽然是他自己睡得不想起,但是最后没有玩儿成,不高兴是可以理解的。孩子想玩儿一中午,如果愿望实在强烈,我觉得让他玩儿是可以的。妈妈:孩子的看法是为什么院里别的孩子都不午睡就我午睡?维尼:孩子说的很有道理啊。所以,不是孩子过分,而可能是你......

就孩子是不是过分这一问题,我与她做了进一步探讨:

维尼:我常说要理解孩子。你说孩子“说到做不到”,就是可以理解的。实际上可能有多种客观的原因,使他做不到,其中可能包括你的问题。而且有时做不到是正常的,孩子“说到都能做到”其实是很少见的。

妈妈:我孩子很不喜欢我大声和他说话我越是大声他就越和我反着来。维尼:这是很正常的,我完全理解。你喜欢别人这样对你说话吗?妈妈:什么事到你这儿,你都觉得是正常了。你心态真好,看来我真要找找自己的原因了。维尼:理解孩子啊,这是很重要的。看来我的博文你没有吃透。很多博文都贯彻了这一思想。

妈妈:看透了,做的不好。维尼:其实是理解得不深,然后没把这些道理和自己的实际相结合。三、情绪问题

这个孩子情绪问题比较突出。

有一个心理规律:不要让负面情绪积累起来,如果积累太多,出现什么心理、行为问题都是可能的。所以我们可以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把目光局限在孩子的情绪、行为问题上。而是回归根本,改变教育方法,把重点放在使孩子有快乐的心情上。这样,那些难缠的心理问题的化解就容易多了。

这个孩子现在小情绪经常有,大部分与妈妈的安排、做法有关。

妈妈:我现在是每天发现他的优点及时给于表扬,不足之处就是也太爱唠叨他的缺点,他很磨蹭我就唠叨......——总唠叨,谁都会烦啊,何况以前认为都是孩子的问题呢!

晚上没有时间玩儿。写作业快一个半小时,慢两个半,晚上看课外书还有半小时还有描字帖.......——二年级时间就安排这么满,没时间玩儿,不烦躁才怪!我们院有个3年级小姑娘学习很好,父母对她也很宽容,孩子老觉得自己不如小朋友的日子好。——这是孩子的真实的想法,怎么能痛快呢?

别的小朋友都可以不午睡去玩儿,只有他“被午睡”.....——不满是自然的。

维尼:所以让孩子高兴,现在是最重要的。如果总有一些小的不高兴,情绪积累多了,是难以控制好情绪的。其实成人也是如此:在单位里如果什么都不顺心,他就可能会让人觉得莫名其秒地发火。总得来说,在不违背大的原则的情况下,要尊重孩子的想法。比如午睡的问题,如果他不反对午睡,就午睡;想玩儿,就让他玩儿。晚上没时间玩儿,可以减少你自己布置的学习任务......

妈妈:是的,我应该让孩子快乐起来。

维尼:分析了这么多事情,也许你会认同:孩子本身没什么大错儿,主要是你引导得不科学。你看,孩子这么多小烦恼,与你这个最爱他的,付出了全部心血的妈妈息息相关啊!所以,简单来说,解决孩子的问题,出路在于改变自己!

妈妈:老公也说过孩子的好与坏,都是你这个妈妈的功劳。我当时气得不行,还不喜欢他那样说,看来是我做的太不好了

我会好好学习改变自己的。非常感谢你,让我不再为孩子的问题而很恐慌,因为我知道我该怎么做了。

我也很欣慰,能在关键的时刻能有所帮助,是我做心理咨询的价值所在!

声明:本网站引用、摘录或转载内容仅供网站访问者交流或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如存在版权或非法内容,请联系站长删除,联系邮箱:site.kefu@qq.com。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