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征兵启动!请吃下这10种苦再考虑当兵
1、苦在环境不适应。参军入伍,对大多数地方青年而言,都意味着要过“背井离乡”的日子。从出生就在一个熟悉环境到一个陌生的地方,开始一段全新的生活。去的是完全的陌生环境,没有父母亲友的照顾、没有同学好友的陪伴,人生地不熟,一切都要靠自己、一切都要从零起步。住的是班排集体宿舍,晚上宿舍里睡觉时打呼噜、磨牙齿、说梦话的都可能会有,不像以前住在自己家中一人一个房间,自由自在,想干嘛就干嘛。过的是集体生活,从早到晚上都是听哨音集合、听口令行动,绝大多数活动都是以班排或连为单位集体行动,属于个人支配的时间不多,肯定不能像以前在家里洒脱自在。任何人到一个新的工作生活环境,都需要有一个适应期,何况很是从小就没有离开过父母庇护、没有经历实际生活磨砺的新战士。因此,对每一个新战士来说,熟悉新的环境、了解新的领导、认识新的战友,都要从零开始,肯定需要有一个适应的过程。
2、苦在饮食不习惯。实事求是地说,近十年来部队的伙食条件和水平比以前有很大的改善。比如,一定的伙食标准、国家在军用粮油价格上的补贴、有荤有素、四菜一汤加水果,设施配套、干净整洁的饭堂,大多数基层部队还实行了自助餐制。应该说,多数基层部队的饮食标准不低于城市一般家庭的生活水准。真正让新入伍战士在饮食方面不适应的是,部队大多数以营连为基本伙食保障单位,菜是统一的大锅饭菜,几十人、上百人吃的饭菜放在一个大锅之中,烧起来味道肯定没有小锅饭菜好,这一点技术再好的厨师也做不到。同时,有句俗话:众口难调。有的人喜欢吃酸、有的人喜欢吃甜,有的人喜吃辣椒、无辣不欢,有的人则有一点辣都吃不下;北方的人多喜欢吃馒头、水饺等面食,而南方的人往往吃惯米饭。这也应了那句老话,“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大厨不烧百人之饭。”因此,这种高度集约化的伙食保障模式很难让大家人人都满意。在生活调节上,部队营区里一般也都有超市或饮食小店,空余时间可以点个小菜、吃碗馄饨,购买一些方便面、火腿肠、面包等生活零食,但新兵连由于管理比较严格,也不能做到想去就去、想买就买、想吃就吃。在这种情况下,尽管部队伙食有基本的保障,但对于一些在饮食上比较挑剔、生活适应能力差一点的新战士来说,饥一顿、饱一顿的情况也会时有出现,一些新兵用电话跟家里人反映“咽不下、吃不饱、吃不好”的现象也就比较常见了。
3、苦在自由受限制。对于入伍之前在家里自由散漫惯了的新战士来说,自由如空气,平常丝毫感受不到其重要。而且一旦到了部队,接受的一个重要挑战就是自由方面受到的种种限制。部队实行的管理是一种全领域、全时段、全员额的网格化管理,系统、细致而严格。尤其是新兵连,为培养他们严格的组织纪律观念,对刚入伍新战士的管理也更加严格细致。一方面,时间安排比较紧凑,从早上起床、早操、洗漱、就餐、操课、看新闻、晚点名,到晚上九、十点左右熄灯就寝,新兵连的生活一天下来十分紧张,给新战士们用来自由支配的时间比较少。当然,新兵连结束、分配到老兵连之后,自由空间会有所改善。另一方面,管理制度比较严格和细致。比如,离开本连队范围要请假报批,管理比较严格的连队还会有时间限制。再比如,离开营区外出受限制。首先新兵连期间,新战士不能随意离开军营。到驻地旅游景点、到市区街上逛逛、到商场超市购物,对于新战士而言尤其在新兵连期间,都是遥不可及的奢望。新兵连训练结束分配到了老兵连,原则上节假日可以外出,但也是有比例限制的,每个班的战士外出也是轮流安排,不是想出去就随时能够出去的。有的一个月左右才能轮到外出一次。这对于平时自由惯了的新战士来说,普遍感到难以适应,个别适应能力差的还会有一种“坐牢”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