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怀和释然的区别是什么我怎么觉得这两个都差不多- -
释怀和释然的区别主要是:“释”的意思不同、词语整体概念不同、使用的语法和语境不同。
一、“释”的意思不同
释怀中的“释”是释放、放下的意思。释然中的“释”是消除、骈跪爸锂明了的意思。
二、词语整体概念不同
释怀主要表达放心,无牵挂,或者抒发情怀之意。通常有2种理解:释(于)怀和释(所)怀。其中前者是动补结构,表示“在心中放下(某个让人牵挂之人或事)”,后者是动宾结构,表示“放下心中所牵挂之人或事”。。
在现代,“释怀”还成了流行语,被当做释放怀抱的缩写。
释然是表达当事人在疑虑、嫌隙等消释后内心一种平静的心态。
三、使用的语法和语境不同
“释怀”常用于否定,而“释然”常用于肯定。
例句:
听了他的话,我心中便释然了。
当初与家人分别的情景,使他无法释怀。
扩展资料:
释然的详细解释及在古代的出处:
1、疑虑消除貌。
南朝宋代,刘义庆的《世说新语·言语》:“由是释然,复无疑虑。”
宋代,沈括的《梦溪笔谈·神奇》:“释然放怀,无复蔕芥。”
明代,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四十回:“文公意乃释然;天色乍明,军吏报:‘楚国使人来下战书。’”
2、消融貌;瓦解貌。
唐代刘禹锡《何卜赋》:“於是蹈道之心一,而俟时之志坚。内视群疑,犹冰释然。”
宋,苏洵《几策·审势》:“久而不治,又将有大於此,而遂浸微浸消,释然而溃。”
明,刘基《郁离子·千里马》:”三代之民,犹以胶抟沙,虽有时而融,不释然离也。”
3、形容领悟。
《新唐书·杜正伦传》:“朕及即位,处置有失,必待谏乃释然悟。”
金 王若虚 《道学发源后序》:“明乎天理人欲之辨,始於至粗,极于至精,皆前人之所未见,然后天下释然,知所适从。”
清 恽敬 《明夷说》一:“三圣人之意盖相条贯如此,知此则诸爻之辞可释然矣。”
4、喜悦貌。
《庄子·齐物论》:“南面而不释然,其故何也?” 成玄英 疏:“释然,怡悦貌也。”
宋 司马光 《论财利疏》:“一朝京师得雨,远方未遍,则君臣释然相庆,不复以民食为念。”
释怀的古义:
1、抒发情怀。 唐代李翱《<释怀赋>序》:“读《党锢传》,哀直道之多尤不容,作《释怀赋》。”
2、放心,无牵挂。乔信明《背负着方志敏同志的遗志前进》“在监狱里,他所耿耿不能释怀的,就是党的事业,中国人民抗日救国的事业。”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释怀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释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