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批语中的五多、二少

2025-04-11 13:15:58

作文批语中的五多、二少美国敖疼熘涝教育学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学科的兴趣。”作文更是如此。如今,提起写作文,多数小学生感到头疼,甚至厌恶,真丬涪斟享正感兴趣者不多,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作文教学的质量。因为让学生想写、爱写是提高作文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让学生对作文感兴趣的措施、途径很多。在此,我想说的是从作文批语入手,调动小学生写作文的兴趣,让孩子爱上作文。因为艺术性的批语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发展学生的思维,丰富学生的情感。结合作文教学实践,我认为作文批语应该注意五多、二少。一、多采用激励式批语。著名的教育家朱绍禹曾对作文评改有过这样的论述:“教师要善于沙里拣金。发现哪怕是一点点长处。”因此,教师的作文评语应尽量多运用激励性语言,由衷为学生喝彩,哪怕只是一个词语用得生动,一个句子写得形象,一个标点用得正确,也要给予鼓励和赞扬。如:“这个词用得很贴切,老师想不起来比它更好的词用在这儿了!”“开门见山,言简意赅,真好!”“你准确形象的比喻使文章更精彩了!”学生阅读到教师这样的批语,便会感受到自己在本次习作中某一方面的成功,从而激发他们写作的兴趣。二、多采用商讨式批语。学生写作是从自己独特的认识,教师不能根据自己的主观意志去任意修改,以致文章中美好的童真、童趣在修改中消失,造成千人一面、套话流行的局面。当然,对学生习作中某些不规范的语言,教师还是适当点拨的,要多用商讨口吻征求学生的意见。如有学生写道:“今天天气晴朗,万里无云。”教师可以写这样的批语:“今天天气是不错,但是如果换成‘已是秋天,天空像洗过一样蓝。’是否更美,又不落俗套?”三、多采用指点式批语。通常我们所说的批改作文,强调的是有批有改。这里的改不应该是教师的大量包办性的修改,教师应起一个指导作用,明确指出不妥当的地方及原因,然后指出该如何改。好作文是改出来的。不知道如何改作文的学生是写不出好作文的。学生习作中经常会出现这样那样的语病,教师不能简单画出句子然后写上一句“这句话不通。”学生读完这样的批语仍是不知该如何修改。指点式的批语应给学生一点思考的空间,指出修改的方向。如学生写道:“我高兴得脸都红了。”批语可以这样写:“你能‘看’到自己脸红的样子吗?怎么改呀?”又如有些学生的文章用词单调、重复,表达“看”的意思只有“看”、“望”、“看见”等等。批语可这样点拨:“请搜集表达“看”意思的词语,看看能找到多少个?然后,换一两个恰当的到作文里,你的作文定会增色不少。”四、多采用赏识式批语。学生的作文中往往会出现令教师意想不到的妙语或是惊人之语,教师一定不能吝啬赏识的式评语,就像于永正老师说的“教师要不吝惜红墨水,要多画一些红圈圈儿。”一些学生阅读面广,写作中能恰到好处地运用古诗文,引用名人名言等,从而对文章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这时,教师不妨送上一句:“你的知识面真广,老师佩服你。”也有学生作文通篇文采飞扬,比班内学生明显高出一筹,教师就可以这样批注:“欣赏小作家的作文是我的荣幸,期待你更多佳作的问世。”再或者,干脆仿效于老师,画一只高高竖起的大拇指!我想,每一个孩子看到这样的批语定会心花怒放,浑身立刻来了劲,巴望下次习作早点来临吧!五、多采用交心批式语。阅读孩子的作文就是走进孩子的心田,他们会用习作的方式倾诉心声,教师可利用这个机会写上交心式的批语。班上有一位学生陈一功,一天,他在日记中写道:远在深圳打工的爸爸、妈妈寄来一块小手表作生日礼物,上学时,戴在手腕上才半天的小手表竟然丢了。。。。。。看了这篇日记后,我猛然想起来,就在他丢失手表的那天上午,他向我汇报丢失之事,当时我正忙着处理几个调皮鬼,看到他也来添乱,便没好气地说:“丢就丢了,才三年级的学生,戴什么手表!”啊!现在想来,多伤孩子的心哪!这只是一块普通的小手表吗?这可是孩子父母的牵挂与爱怜,也是孩子甜甜的回忆、深深地思念呀!我太粗心了。于是,我在他的日记后面写下了这样的批语:“你写得太感人了!老师没弄清楚你那手表的来历。真对不起!请你原谅老师的疏忽,好吗?”短短的几句话,师生之间的感情得到了很好的交流和沟通。在作文教学实践中,在写批语时,除了坚持以上“五多”,我还提醒自己坚持“二少”。一、少写扼杀性批语。处于学习阶段中的学生,作文时难免会写得文不对题,颠三倒四,没有段落,很多地方会不尽人意。教师千万不能随便写“你的文章糟糕透了”,“不动脑筋,一点也没进步”“狗屁不通”。这样的批语会使学生厌恶写作,失去了对习作的兴趣,还会极端地伤害学生幼小的心灵,还有可能将会堵塞学生一辈子的写作之路,二、少写套话性的批语。不要把每个学生作文的批语写得大同小异,如“语句通顺,中心明确,层次清楚”,“基本还可以,有些地方还不是很好”。这样的套话性的批语等于每批,对学生的帮助甚少。作文批语就是要使学生知道教师是如何评价自己作文的,自己又该怎样改进。好的批语则又能激发学生内心的情感,提高他们写作的兴趣。

声明:本网站引用、摘录或转载内容仅供网站访问者交流或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如存在版权或非法内容,请联系站长删除,联系邮箱:site.kefu@qq.com。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