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MAT上750实用经验

2025-04-10 08:33:14

1、和别的写心得的人一样,我想把自己的一些体会说一说,为了支持CD这个温暖的大家庭,也希望能给棵褶佐峨还在奋斗中的xdjm一些羌瑗朴膂启发。我的GMAT目标是怎样用最短的时间和最少的努力达到700分。对我来说,最大的challenge就是怎样判断自己是否到了700的水平。为了找出判断的方法,我看了很多NN心经。很明显,不能用学习了多少小时或者学习强度判断,因为每个人的英语水平不一样(NN们的学习过程就有很多差别)。不过我发现大部分NN都是看了OG,GWD/TS以及费费(“必须”材料),所以我觉得过完了这些材料一定就能上700了。我是在职学习,断断续续的把“必须”材料过玩了,四月初就去考了GMAT。考试结果(620)证明这是猪头逻辑,其实学完了“必须”材料不能保证上700。于是这两个月间我就又研究了很多NN的心经,拼命思考到底做题做到什么程度就说明自己ready了(好决定什么时候再考),拼命思考如果NN们做过的题目我也都做过了,为什么自己没上700(说是菜鸟都可以,为什么猪头就不行呢)。这一次也读了一些2004年的心经。NN心经中,对我启发最大的是XTriumph的“平衡”http://forum.chasedream.com/dispbbs.asp?boardid=34&id=51799。我认识到判断的标准是“感觉”,做题的感觉。NN有好多论述讲什么是“正确的感觉”。我考试时的感觉和“正确的感觉”有很大差距(see below)。做题和总结是个途径,帮我们找到感觉。其实没有什么“必须”材料。如果做了两套题发现感觉全对了,恐怕立即去考也差不了。感觉没找到,就还得做题总结。有了感觉,再加上一些考试时候的注意事项,上700就应该没问题了。至于是710还是780/790,大概是运气问题。一般的学校700+就都可以了,所以考700几是无关的考虑。(不过800分不一样----一定是有了神仙的感觉才可以考到。好心的Tonyadidas可以告诉你。)

2、罗嗦了半天,下面老揉孟阼写写我考620和760时的不同感觉,以及怎么样培养出这些“感觉”的。(for your inform锾攒揉敫ation,两考之间我仍然是在职考试,周一到周四平均3-4小时每周。周六周日平均6小时每天。考前一周在家复习,上上周六到上周五,7天全职,每天大约8-10小时)620的感觉(如果你有完全类似的感觉,恐怕还要再复习复习再去考试):MATH因为大家都说MATH容易,所以考的时候不太专心,思想总是流号,心想反正时间应该有富余。结果最后四题都没做完。VERBALSC速度特别慢,绝对不可能一分钟一道选项之间的差别要看半天还是反应不过来(不愧为猪头)如果句子的主干不明显,就更慢ETS的preference不熟,好多题觉得没有一个选项对,不知到怎么错子里拔将军,所以只好瞎蒙CR逻辑GAP找的慢无关选项排除还可以,但是有关选项的思路我绕不过来(猪头表现2)RC难懂得文章读起来云山雾绕文章读成了一片,根本没结构(哪还记得active reading啊!!---猪头表现3)读文章的时候,受生词的干扰每道题花的时间都长---因为文章没看懂对potential出题点根本没反应!PACE可想而知--- VERBAL做到20题时候还盛30分钟,前20题里有两篇RC,但是都是GWD里的。20后面有一片80+ lines的宇宙学文章---然后PACE就更完蛋啦!上次考和这次考试之间,我所用的材料没什么不同(除了做了一二百道SC大全---下面有谈),关键在于做题“感觉”有了变化。这回考的时候感觉是一路简单。760的感觉:数学简单。SC:快,象套公式一样用各种rules和ETS preference一套就选出来了,大部分题目都用不着好好看句子意思。用tonyadidas的话说,做到最后应该是觉得自己是个“做题的机器” ---就是这种感觉,有点儿象打电子游戏。CR:提干读的并不是飞快。但是提干的逻辑意思都能把握。选项看得飞快---有的选项一看就是最完美的答案,然后再顺便看看别的选项保证别的都错了;要是没有马上看出完美选项,错项也都很容易排除,胜下一个非错项--一想果然make sense。RC:文章结构清楚,铭记在心。选项有1/4-1/3都是飞快的过,不用回原文一看就知道是谁。剩下的稍稍回原文语言定位一下,也就马上找出了答案,没有含糊的。PACE:很稳。12,54分(含RC一篇);20,40分(含RC两篇);31,24分;39,8分。(不过最后3,4道做的不太认真,心想应该能上700了,后面放几道放弃也无所谓吧。果然碰上了一道CR的题不太懂(题目见JJ区),瞎选了一个也没再意。)回答了如何能正确衡量自己水平是否能上700的问题,结下来就是如何找到这些感觉了。感觉当然是通过做题来培养的,不同的是,每天做完题后我不断的思考做题时候的感觉是什么,比上次的感觉有没有提高。(更类似于宏观的思考,放开微观上题目的研究。)因为我记性不好,所以我经常写下这些感觉(还常常注明给我这些感觉的题号)。按照XTriumph建议的,我每天都回忆一下这些感觉。大约在五月初的时候,我就找到了RC的感觉,六月中的时候,找到了SC的感觉。在考前一周全职复习中,供稿了RC和SC的感觉,找到了CR和MATH的感觉。下面分开讲讲。阅读620之前觉得阅读不难,没想到考试的时候没看懂。过了一遍杨鹏难句,学会了用字母代表不认识的名词,不影响理解意思;同时培养了读长句的感觉。按照小安阅读法,用四月底的一个周末总结了所有的OG+GWD科学文章(一定要象小安所说,一天之内看好多文章---感觉很不一样!)。忘了是哪位NN说的了(好像是Joe11?),阅读的选项是需要原文的对应语言来验证的。这个道理我以前不知道。不过非常有用!在这个周末就总结了所有科学文题目(特别是细节题)的定位和语言对应问题,有一种发现了桃花园的感觉。原来文章里面都用同意词写了正确答案啊!有的时候定位有一定难度,我总结的语言定位方法是原则:尽量从原文中找到语言依据方法:用题目中的关键词定位用分论点定位(如果文章中1段,2段,3段分别讲了A,B,C。选项问B的话,当然要到2段去找了!)根据前后相联的语言点定位根据this , such跳跃定位(可以参考这些题目是怎么借助this/such定位的:OG 227 this truth, OG90 such measures,OG143 such, OG260 these films, GWD 6-36 such advances有时定位的线索不在题干中,而在答案中(eg. OG92, OG281, 282, GWD8-8)所以找不着定位线索的细节题就先看选项!*一些比较难定位的题找找感觉:OG59, 89, 92, 24, 90(向前跳跃定位),210,211,227,260, 118, 280(定位难,用排除),281会定位了,好多题目就可以100%自信的找到正确答案。不过我又总结了一下错误选项的特征:无关“声东击西”:问题问的是1段内容,选项说的却是2段内容(eg. OG 91D, OG 281A)极端词:文中提到的是一般性概念,选项说的是极端的概念(OG 229 A “exceptional”, OG 78)与文中概念不同。如文中是general的概念,选项中是具体的概念(eg. OG 89A,line 13 metioned “a company’s decision”, but A says “management decision”,错)注意,ETS虽然不准具体化,但是允许适当归纳。如OG144,把local econ概括成了econ…比较相同点不同点的题,注意OG150E,OG246E (把比较题放在一起找找感觉:OG14,23,150,226,246)还有就是最好能培养出自己对出题点的敏感---最好读文章的时候有以下内容就多留心一点儿,好加速定位:对比,特别以unlike/like为语言标志;举例;文中显出的作者态度(不是所有文章都提到作者态度的!);引号中的概念;转折;极端词(eg. GWD 1-5);文中的定义(eg.花粉那篇)好像是而今迈步从头跃在她的心经里提到OG的主题题和GWD的有点风格变化,好像说是GWD里选项负责了。所以我在考前最后一周时候又用了10小时把所有GWD阅读读了一遍,找了找主题题的感觉。总结如下:是不是细节?细节不能作为答案(eg. GWD 6-9-C)还是主旨/论点?论点才能作为答案是不是概括了文章全部内容?(全部means从文首到文尾的每一段)分成两类:2.1只概括了前半部分的内容>>不能作为答案,即使不是细节也不行(eg. GWD 1-9, GWD 7-22E)2.2只概括了后半部分的内容>>可以作为答案(eg. GWD 6-23, 5-22, 1-4, 5-9),即使有其它貌似更全面的选项也不能上当(TS3-27)。这一条我经常错,错了还不明白。把所有题目放一块儿了,我才发现了这个ETS的preference。其中有一道题,大家讨论了一年还是没有结论(忘了是上面的哪一道了)。其实很简单,文章后半常常是作者想讨论的中心,选项提到了这个中心,也就行了。

3、作者做了什么工作?explain, describe; criticize, challenge; compare, contrasting; chronide; assess, evaluate。要体会这几组之间的区别,比如说如果作者在文中没有表达态度,那么assess/evaluate肯定是错项。作者的支持与反对立场是不是在答案中表达对了?总的来说,我集中用了三个周末体会了这些感觉。后来平时隔一两天就做一套老的阅读63篇,保持感觉(我一般超时7分钟每套题)。不过觉得63篇和新题的出题方向不太一样,所以觉得最后一周要再看看GWD,巩固新题感觉。记得有一位特级NN说,考前突击阅读可以保证考试时的阅读语感和速度。我在临考前两天做主题题总结的同时就把所有GWD读了,想结构和主题。后来考试时候特顺。

声明:本网站引用、摘录或转载内容仅供网站访问者交流或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如存在版权或非法内容,请联系站长删除,联系邮箱:site.kefu@qq.com。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