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流风遗迹,亦足以称快世俗。什么意思

2025-04-25 22:15:50

意思是:那些流传下来的风范和事迹,也足够让世俗之人称快。

出自北宋苏辙《黄州快哉亭记》,原文节选:

西望武昌诸山,冈陵起伏,草木行列,烟消日出。渔夫樵父之舍皆可指数。此其所以为快哉者也。至于长洲之滨,故城之墟,曹孟德、孙仲谋之所睥睨,周瑜、陆逊之所骋骛,其流风遗迹,亦足以称快世俗。

译文:

向西眺望武昌的群山,只见山脉蜿蜒起伏,草木成行成列,烟消云散,阳光普照,捕鱼、打柴的村民的房舍,都可以一一指点。这就是把亭子称为“快哉”的原因。

到了长江岸边古城的废墟,是曹操、孙权傲视群雄的地方,是周瑜、陆逊驰骋战场的地方,那些流传下来的风范和事迹,也足够让世俗之人称快。

其流风遗迹,亦足以称快世俗。什么意思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年)八月,苏轼因“乌台诗案”下狱,十二月责授黄州团练副使。黄州与绮州相距非遥,有水道相通。元丰五年(1082年),苏辙便沿赣水,入那鄱湖,溯大江来黄州,与其兄轼相聚,畅叙患难中的手足之情。

他们一道游览了黄州及其对江的武昌西山,凭吊陈迹。元丰六年(1083年),与苏轼同谪居黄州的张梦得,为览观江流,在住所西南建造了一座亭子,苏轼替它取名为“快哉亭”,这篇文章就是应张梦得邀请所写的。

主旨赏析:

这篇记叙文,紧紧围绕“快哉”二字来作文章,也是就建亭者的用意,来加以发挥的。

文章作于被贬官期间,那时他在政治上处于逆境。但他和其兄一样,具有一种旷达的情怀,故一篇之中而“快”字七出,极写其观赏形胜与览古之绝,抒发其不以个人得失为怀的思想感情,道出了人生的一条哲理:心中坦然,无往不快。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黄州快哉亭记

声明:本网站引用、摘录或转载内容仅供网站访问者交流或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如存在版权或非法内容,请联系站长删除,联系邮箱:site.kefu@qq.com。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