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化之功(黄山)
1、黄山屹立在中国安徽省南部,东起绩溪县的大嶂山,西接黟县的羊栈岭,北起太平湖,南临徽州山区,总面积1000余平方千米。黄山四季景致不同,韵味各异,迎客松丶飞来石丶仙人指路等美景天下闻名,奇松丶怪石丶云海丶温泉四绝更是令人流连忘返丶叹为观止。黄山内群峰林立,或傲然屹立,或俊俏秀丽,布局错落有致丶浑然天成。这些山峰以天都峰丶光明顶丶莲花峰三大主峰为中心向四周延伸,形成幽谷与峰峦峭壁相间的景观,呈典型的峰林地貌。
2、天都峰位于黄山东部,西对莲花峰,海拔1810米,卓立天表,在黄山群峰中最为雄伟壮丽。古人将其视为 群仙所都,故取名为天都峰。站在峰顶举目远眺,但见群醵傲讴黼山竞秀,云海苍茫,云峰相接,美不胜收。古诗有云:任它五岳归来客,一见天都也叫奇。现存文字记载中,登上天都峰的第一人是唐朝的岛云和尚。在历尽千辛万苦登顶成功之后,他在绝壁上留下了(登天都峰)一诗:盘空千万仞,险若上舟梯,迥入天都里,回看鸟道低。他山青点点,远水白凄凄,欲下前峰瞑,岩间宿锦鸡。
3、黄山因为山高谷深,雨水充沛,在低温和高压的影响下,低层水汽凝结成云雾,形成镨扳髹迦黄山云海。站在黄山看云雾迷漫,浩瀚无际,瞬息万变,动静结合,气象万千,形成云海奇景,所以黄山被称为 黄海。除去美景之外,黄山在地质上也具有特殊的地位。以黄山为中心,建立起了黄山地质公园,它以中生代花岗岩地貌为特征。在距今约1.4亿年前的晚侏罗世,地下炽热岩浆沿地壳薄弱的黄山地区上侵,大约在6500万年前,黄山地区的岩体发生较强烈的隆升。随着地壳的间歇抬升,地下岩体及其上的盖层遭受风化,同时也受到来自不同方向的各种地应力的作用,在岩体中又产生出不同的各种地应力的作用,在岩体中又产生出不同方向的节理。自第四纪(距今175万年)以来,终于形成了今天的黄山。在这些岩体中,由于在矿物组成丶结晶程度丶矿物颗粒大小丶抗风化能力和节理的性质丶疏密程度等多方差异,造成了宛如鬼斧神工般的黄山美景。
4、黄山是美的集合,是天造地化的宠儿。黄山之美,浑然天成,仿佛与天地融为一体,黄山之美,无处不奇,无处不美,黄山之美,无法用语言尽述,也许只能用心灵去体会领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