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桂林旅游特产推荐
1、一、桂林马蹄马蹄是莎草根植物荸荠的球茎,含有多种维生素A、B1、B2、C和矿物质钙、磷、铁等。桂林马煳憷许眄蹄主要产于桂林市临桂、阳朔、灵川、兴安等县,市区以卫家渡、王家村、东山和窑头出产的最为著名,种植年代至少有170年。桂林马蹄以颗粒大、皮薄、肉厚、色鲜、味甜、清脆、渣少驰名中外,是桂林传统出口产品,远销港澳地区和东南亚各国。通常当水果生食或煮食,也可制成马蹄粉、糖水马蹄、马蹄糖、马蹄酒、马蹄粉丝、马蹄饴糖等。桂林出产的马蹄糖清香、松脆、透明、味甜,并有生马蹄原味马蹄粉洁白细滑,具有消食、清热、健胃、化痰、解渴、消黄疸之效。
2、二、桂林沙田柚沙田柚因原产地在广西容县沙田乡而名,早在2000多年前就享有很高声誉。后来渐劭瞒岙鹭渐引种至诎跑架辖桂林、柳州等地。沙田柚果体大小适中,单果重750-2500克,底部中间微凹,有一圈圆形凸起的印环。果肉味甜如蜜,果汁充足,营养丰富,有“天然罐头”的美称。有润肺、清肠、利便、补血之功效,对人体骨骼、血液、肌肉的发育及预防坏血病等均有好处。果皮可制蜜饯,也可加工风味独特的菜肴。在全国水果质量评比中,桂林沙田柚获第一名。已成为桂林传统大宗出口商品,深受国内外消费者迎。
3、三、桂林金桔金桔外皮金黄色,果肉淡黄色。可鲜食,又可制成蜜桔、罐头、桔饼和提取果汁。桂林阳朔、荔浦、恭城县有出产;尤以阳朔白沙乡所产金桔色美、个大、肉厚、质脆、气香、酸甜可口最为突出,含糖(18~20%),维生素C1、B2、B1、P及钙、铁、磷等营养物质,深受消费者欢迎。有的地方将金桔矮化作盆景树,金黄色的瑞果挂满枝头,象征硕果累累的丰年景象。
4、四、通甘蔗因主产临桂县五通乡而名。高150厘米~180厘米,粗2.5厘米~3.5厘米。1月~12月采收。秆皮薄而青,肉色白,质松脆,多汁,味清甜。蔗汁含糖量约5%~8%,是桂林秋冬主要“水果”之一。因有解酒和解油腻作用,过春节时家家必备。
5、五、永福罗汉果罗汉果是葫芦科多年生宿根藤本植物,是一种名贵药材,因其块根形象似佛肚而名。是桂林地区的特产,以永福县临桂县产品最为有名,约有百余年栽培薮蒂胍缎历史。罗汉果是桂林的特产经济植物,为传统中药和出口商品之一,营养价值高,有清热解暑、化痰止咳、凉血舒骨、清肺润肠和生津止渴等功效;可治急慢性气管炎、咽喉炎、哮喘、百日咳、胃热、便秘、急性扁桃体炎等症,糖尿病患者亦宜服用。用其果泡制的凉茶,久负盛名。还可作为调味品用于炖品、清汤及制糕点、糖果、饼干。目前,除干果出口外,制品尚有冲剂、糖浆、果精、止咳露和浓缩果露等。
6、六、阳朔板栗阳朔是广西产板栗最多的县,最高年产量1200吨。中果红板栗品质最好,主产于阳朔洞口、古板等地。果皮赤褐色,有油亮光泽;质重、饱满、颗粒大。果肉味甜,细腻,带清香。是桂林传统出口商品之一。生食清香脆口,熟食常用于包粽子、蒸年糕、做八宝饭、焖肉等。沙爆板栗,具有特别的香甜味。因其是多年生木本粮食植物,一年种数十年收,民间称之为“铁杆庄稼”。
7、七、恭城柿子柿子呈橙黄色,通常无子或有少数种子。主产于桂林恭城、阳朔、临桂、荔浦、平乐等县。其主要优点是:果型中等,外形美观,光滑、多粉;果肉橙红,质脆味甜,肉厚汁多,含糖量达18%。适于生食,也适于制柿饼。柿饼有润肺止咳、生津、润肠之效,蒸食可治咽喉痛、咳嗽咽干。
8、八、桂林白果白果又名银杏、公孙树、鸭掌树。在植物界现仅一科一属一种,是世界上最为古老的子遗植物,素有活化石”之称。白果种核呈椭圆形,卵形或长椭圆形。用其制作饮料和食品,有敛肺气、平皱、益气、平喘缩便、扩张微血管、促进血液循环等功效。经常食用,可使肌肤爽润,面部平皱,两颊红润。桂林是全国银杏著名产区之一,居全国第二位。桂林市、地各县均有分布,以灵川、兴安、全州3县为主产区。灵川县海洋乡有银杏2万多株,年产400吨,居全国乡级之冠,素称“银杏之乡”。
9、九、桂林腐竹腐竹为豆制品,其形似干竹枝而名。选用优质大豆磨成豆浆,放入锅加热。将凝结的豆浆薄筹弧缇郊膜用手扯起来搭在竹竿上晾干或烘斡溆弹察干即成。桂林生产腐竹已有千多年历史。得益于漓江和桃花江水泡浸大豆以及传统的特别制作工艺,成品颜色淡黄、油面光亮,枝条肥胖,空心松脆,品质优良。含蛋白质45%,脂肪25%,胆固醇及饱和脂肪很低。因其所含均为植物营养素,故被称为“素食之最”,远在唐代已成为居民尤其是僧人的常菜。腐竹的吃法很多,炸炖炒焖皆可。无论作主菜或配菜,都可熟饪出色泽鲜美、香味扑鼻、酥脆嫩滑、风韵别致的荤、素佳肴。销国内各地和出口东南亚、北美、澳大利亚、港澳等国家和地区。
10、十、阳朔画扇为民间传统工艺品。以当地楠竹为骨,以宣纸或绢帛为面,经画、染、裱、糊、穿、漆等工序制作而成。阳朔画扇选料考究,工艺精致,画面内容有桂林山水、阳朔风光、花鸟虫鱼、奔马猛兽、古装仕女等各类古今题材,全部由本乡本土的农民画家创作并手工绘制,画扇以此而名。在画的正面、反面或周边配以诗词、书法、篆印,即成为集诗、书、画、刻于一体的旅游工艺器和纪念器。小者盈尺,大者1米~2米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