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解释“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的意思

2025-03-18 17:29:39

立春:是干支历二十四瘠彐伊竽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又名岁首、立春节、正月节。立,是“开始”之意,春,代表着洁湔铿像温暖、生长。时至立春,人们明显地感觉到白昼长了,太阳暖了。

雨水:是二十四节气之中的第2个节气,位于每年正月十五前后公历2月18-20日,此时,气温回升、冰雪融化、降水增多,故取名为雨水。

谁能解释“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的意思

惊蛰: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标志着仲春时节的开始,昆虫入冬藏伏土中,不饮不食,称为“蛰”,到了“惊蛰节”,天上的春雷惊醒蛰居的动物,称为“惊”。故惊蛰时,蛰虫惊醒,天气转暖,渐有春雷,中国大部分地区进入春耕季节。

春分:是春季九十天的中分点。二十四节气之一,这一天,太阳几乎直射地球赤道,全球各地几乎昼夜等长。

清明: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五个节气,又称踏青节,节期在仲春与暮春之交。清明一到,气温升高,生气始盛,清明节是传统的重大春祭节日,扫墓祭祀、缅怀祖先。

谷雨:是二十四节气的第六个节气,也是春季最后一个节气,谷雨节气的到来意味着寒潮天气基本结束,这时田中的秧苗初插、作物新种,最需要雨水的滋润,所以说“春雨贵如油”。

立春是汉族民间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立”是“开始”的意思,自秦代以来,中国就一直以立春作为春季的开始。立春是从天文上来划分的,春是温暖,鸟语花香;春是生长,耕耘播种。从立春交节当日一直到立夏前这段期间,都被称为春天。

所谓“一年之计在于春”,自古以来立春就是一个重大节日,叫春节(到民国后被易名)。中国自官方到民间都极为重视,立春之日迎春已有三千多年历史。立春时天子亲率三公九卿、诸侯大夫去东郊迎春,祈求丰收。回来之后,要赏赐群臣,布德令以施惠兆民。这种活动影响到庶民,使之成为后来世世代代的全民的迎春活动。

立春不仅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立春是从天文上来划分的,而在自然界、在人们的心目中,春意味着风和日暖,鸟语花香;春也意味着万物生长,农家播种。故《立春》诗云:“东风带雨逐西风,大地阳和暖气生。万物苏萌山水醒,农家岁首又谋耕。”(左河水)。在气候学中,春季是指候(5天为一候)平均气温10℃至22℃的时段。

声明:本网站引用、摘录或转载内容仅供网站访问者交流或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如存在版权或非法内容,请联系站长删除,联系邮箱:site.kefu@qq.com。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