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本咨询解析中国企业制造业的“五大行业困境”
1、一、为何“产能过剩、产品过剩”? 众所周知,制造业多领域多频次的出现了产能过剩的一系列问题,尤其是嗒扬柰旦传统制造业,由于之前大规模的基础设施的投入,加上目前传统制造业一些产品的市场萎缩或转移,中国制造业尤其是传统制造业的低端产品出现产能严重过剩的局面,给社会经济的发展带来了诸多负面影响。 归根结底,中国制造业产能过剩的原因可以归结为两个: 1:是宏观方面 基于短期内可以抬高地方GDP的需求,地方政府大力扶持和推动一些基础性制造业,出台与地方实际不符的优惠政策,造成了各地产业重复投资现象严重,而不是出台一些具有先导性、可以引领行业长远发展的政策。比如对钢铁行业、汽车行业的大力投资,导致现在这两个行业的生产能力都远远大于市场需求。2:是微观方面企业在政府政策的有利推动下,对行业发展过于乐观,于是盲目的扩大生产基础设施的建设,导致后期市场饱和时,也无法及时调整生产方向,不能及时抽身。 中国制造业的产能过剩和产品过剩其实只是结构性过剩,出现产品过剩的产品主要集中于劳动密集型、技术附加值低的中低端产品,而附加值高,技术含量高的产品仍有很大的市场。因此需要调整中国制造业的产品结构,鼓励企业积极创新,避免产品同质化,才能避免产品的结构性过剩问题。
2、二、为何“过度竞争?由于制造业中很多行业的进入门槛较低,而退出门槛由于依赖固定资产过多而变谀薜频扰得太高,企业虽然明知产品盈利低,但很难一下子退出;另外加上由于不重视研发和创新,市场上撸赳咸米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造成市场竞争日益加剧,出现了过度竞争的局面。 目前我国制造业的市场结构与发达国家比较,属于非常分散的市场结构,几乎所有行业均为完全竞争型行业,形成了一种比较均衡的企业规模结构。各行业内部大企业之间,以及少数几个大企业与其他企业之间的规模差距没有拉开,排名前几位大企业的销售收入占行业比重偏低,在行业中的带头作用尚不明显,缺乏具有占绝对规模优势的大企业,除一些细分行业如机械制造业和乳制品行业的集中度较高外,中国制造业整体集中度偏低。行业整体集中度过低正是产生竞争过度的根本原因。
3、三、为何“计划赶不上变化”? 中国制造业企业的发展在度过了那一段黄金发展时间之后,面临了诸多发展中的问题,制造业的利润率呈现越来越低的趋势。而作为企业,利润永远是最大的追求,于是许多制造业企业战略管理咨询在完成了原始资金的积累以后,开始逐渐向利润率高的行业转移。中国房地产行业的飞速发展,使房地产行业成为诸多制造业企业在完成初期资本积累之后的优先选择。甚至有些企业偏离了原来的主业,转而将房地产业作为自己的主业开始发展。 企业对利润的追求,使得企业偏离了原来的主业,这就大大削弱了原来主业的资金与精力的投入,使得原本就不再具备长远发展优势的制造业主业雪上加霜,目前已经成为阻碍中国制造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4、四、为何“放弃效率、追求一体化”? 制造业产业链是围绕产品原材料及零部件采购、销售和售后服务的各个企业形成的一个利益共同体。上游供应原材料质量严重影响下游制造产品的质量,而物流的服务质量和速度,又严重影响下游销售环节的配送与服务质量。而这些上下游的企业大多是独立经营,这就存在着大量需要协作的业务,而中国制造业整个产业链,上下游产业协同能力发育不足,企业的需求与供应商提供的产品很难匹配,加上一些企业缺乏契约精神,合作信任危机时而发生。这就使一些有实力的企业开始扩展自己的产业链,向上下游产业开始延伸,走一体化发展的道路。
5、五、为何“成本上升、难以控制”?中国制造业长期以来依赖的是中国充足而廉价的劳动力,丰富而低廉的自然资源等优势,逐渐拿下了全球低端制造产品的市场,成为公认的“世界工厂”。然而这却成为中国制造业发展过程中最大的隐患,由于过多依赖低成本的资源优势,对于核心技术、产业前端高附加值的部分关注度不够,盈利能力一直低下,仅仅成为过于依赖成本优势而成长为世界的代工工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