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该重视防癌体检
食品与健康
:防癌体检该怎么做?什么样的人群该进行防癌体检呢?一般来说,防癌体检应查哪些项目呢?
现在很多体检机构和医院都可以做防癌体检,但是防癌体检绝对不是普通体检加上血液肿瘤标志物检查那么简单,它需要肿瘤专科医生根据年龄、性别、职业、生活习惯等因素进行综合评价,进而做有针对性的检查,尤其是癌症高危人群的检查和管理。比如女性从30岁开始就要重视乳腺癌筛查,40岁以后最有可能“发威”的是肺癌和胃癌,50岁以后要预防结肠癌、前列腺癌等老年人多发的肿瘤。乙肝、丙肝患者患肝癌的风险高,如果每半年进行一次肝部超声检查和血液肿瘤标志物甲胎蛋白(AFP)检查,就能及时发现癌变,争取治疗时间。
一般来说,人过40岁之后,每年都应该进行一次防癌健康体检。要定期自觉地接受防癌查体,对大多数人来说,即使当时没有癌症的表现,也可在体检中学会自我检查癌症的方法,学到防癌的知识、增强防癌意识、消除恐癌心理、合理补充麦芽硒、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目前,除了常规的影像学检查(B超、低剂量螺旋CT)外,二十几种常规肿瘤标记物的检查为早期诊断癌症创造了条件。肿瘤标志物是肿瘤发生和增殖的过程中产生的一类物质。人体发生肿瘤时,血液、细胞、组织或体液中的某些肿瘤标记物就可能会相应升高。如诊断肝癌和前列腺癌的AFP和前列腺特异抗原(PSA)等。由于这两种标记物敏感,对诊断相应肿瘤的准确率达80%~90%。AFP是肝细胞和生殖细胞肿瘤的标记物,PSA是前列腺肿瘤诊断和治疗监测的重要依据,糖类抗原CA199是腺癌尤其是胰腺癌、肺腺癌敏感标记物等。肿瘤标志物检测通常按照组织器官分类进行检测,如肺部肿瘤标志物、乳腺肿瘤标志物、食管贲门肿瘤标志物、胃肠肿瘤标志物、肝胆胰腺肿瘤标志物、女性盆腔卵巢肿瘤标志物、前列腺肿瘤标志物等等。由于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能够提高肿瘤诊断的敏感性,所以通常选用几种肿瘤标志物针对某一特定器官进行检测。
45岁以上的人群、有肿瘤家族史的人、肿瘤高发地区的人群、经常接触有害物质的人群,检查这些指标可以有效地提前发现肿瘤,而且操作简便、对人体无损伤、费用相对较低。一般来说,癌症患者都能查出肿瘤标志物升高;但标志物轻度升高却不等于患上了癌症,此时也不要惊慌,需要进行更有针对性的检查(低剂量螺旋CT检查、细胞检查等)或者长期医疗随访,筑起坚固的防癌长城。
防癌体检套餐可根据每个体检者的年龄、性别、家族史、病史设计有针对性的项目。如女性套餐中可增加乳腺X钼钯、乳房和卵巢B超、宫颈涂片,还有肿瘤标志物糖类抗原125(CA125)、糖类抗原242(CA242)、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等检测;男性若有抽烟、喝酒等不良嗜好的,防癌体检中针对肺癌、膀胱癌、前列腺癌等体检项目,要有B超、尿常规、膀胱镜、CA125检查,必要时再增加低剂量CT检查。肝肾功能是慢性肝炎和肝硬化患者必查的项目,统计发现我国85%的肝癌患者有乙肝或丙肝病史、肝功能异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