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踏遍中国,找寻因盐而生的城
1、出于生理需求,人类热爱盐的咸味......从浩瀚汪洋到高原盐湖,再到内陆地层,都有盐分布,而不同地方出产的盐,不仅形状滋味不同,它们也影响了文明进程、城镇变迁。
2、黄河流域及西北地区山西运城:从文明渊薮到晋商天下
3、运镰矽缠镖城旁边的盐池,总面积达132平方公里,在南风吹拂之下,不断结晶的盐层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成为财富汇聚的源泉。“先有盐务,后有蠕蒜唏怜运城”,这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因盐务而修建的“专城”。运城盐湖的北面,一条条垄脊分隔成类似于耕种的盐畦,洁白的盐花遍地分布,人工采集的盐堆错落有致地排列其中。未结晶的盐湖在微漾中映衬出远山的青岚,盐卤的暗红,呈现多彩的色调。运城的颗盐质量上乘,并且形成了大地的“种盐”奇观。宁夏盐池:风云际会两千年
4、这里被星罗棋布的内陆盐池所围绕,自古盛产食盐。在海盐大规模开采以前,宁夏盐池县是闻名全国的食盐主产区。这里的食盐运销,对经济、军事、商贸、民族融合和交通等,都有深远影响。盐池在汉初设县,唐时为防止吐蕃势力的争夺,专设盐州。然而由于行政区划的变迁,如今许多盐池已不在盐池县的县域境内。东南沿海地区
5、江苏盐城:战争与和平的盐史江苏的盐城,自诞生之日起就一直以“盐”为名,至今已有2100余年的历史。盐城是海盐和淮盐的重要生产基地,这里辽阔的滩涂具有“煮海为盐”的良好条件,先秦时期开始零星煮盐,从西汉至清代中叶,淮盐一直是历代王朝的主要财源之一。从清代中晚期起,盐城的百姓越来越多地转向农耕。如今,虽然盐城仍然是全省、全国重要的盐产地,但是,盐业在整个地方经济中所占的比重,已经微乎其微。海南洋浦:阳光与玄武岩的合作
6、海南省儋州市洋浦盐田村是典型海边的火山熔岩村庄,这里的盐虽然属于海盐,但它的制作过程却并非大家所熟知的煮海为盐,而是充分利用了当地优越的自然条件——充足的阳光与得天独厚的玄武岩,从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日光晒盐。然而手工制盐的传统方式现今已鲜有年轻人继承,秀丽的风景和古老盐田以及晒盐工艺,独特的火山石老屋、道路,这样的风光之所以保留更多是为了吸引了游人前来观光。长江流域地区
7、重庆宁厂:“盐”语话沧桑
8、在长江三峡地区,早期人类赖以生存的重点区域都是以盐泉为中心的,其中一个区域就是大宁姗龃蕺枋河流域的宁厂盐泉。这样一方面积不足3公顷的土地,在泱泱华夏五千年文明发展史上,一度占据哉捐岳觥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据史学家考证,宁厂古镇的盐巴制作过程,是中国盐业史的发端;她的制盐作坊,是中国手工作坊的鼻祖。然而它因盐而盛,也因盐而衰,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经济的进步,私人制盐在我国已经被禁止,现今的宁厂古镇,峡谷、远山、碧水、涓流,方石为基,木板为隔,巴蜀地区最典型的“吊脚楼”群建筑在此与环境完美结合,由于交通不便,它少了许多外面世界的喧嚣。四川罗泉:因盐仿生的城市
9、在四川的盐镇中,罗泉颇有特色,因为盐的凝聚而网罗四方财富,又罗列出独有的古镇形态,成为中国古代仿生学城市设计理念的经典范本。罗泉镇被称为“川中第一龙镇”,全国唯一的盐神庙就位于罗泉镇。相传春秋时期,管仲钻凿了罗泉镇第一口盐井,后人尊奉管仲为盐神,特为他修建了这座盐神庙。罗泉以千年之盐井闻名,现已日薄西山,行走在古镇,已是满街的个体商户,难以觅得过去盐业辉煌的踪迹。西藏及云贵地区
10、古老的盐井位于西藏芒康滇藏交界的澜沧江河谷,在食盐匮乏的年月,盐井为那里的纳西族和藏族铺就了一条生存之路,也塑造了一种独特的生活方式。在盐井村,有一种房顶上有盐有味的生产方式,衣着鲜艳的纳西妇女将盐卤背上来,倒入房顶的“盐田”。高原的阳光和澜沧江的江风结晶成盐,奇妙的是,东岸的盐色白,西岸的盐色红。苍劲的藏房、河谷的青稞、木房上的盐田,从井下忙碌来回的纳西女人,把西藏的古盐流动成一道至美的风景。西藏盐井:天赐盐泉润泽的古镇
11、位于云南大理白族自治州云龙县深山里的诺邓,是一个因盐业而发展起来的聚落,村口的汉代古盐井好似村落的起点,围绕盐井形成层层叠叠屋巷亭楼。盐业的富庶让诺邓在陡峭的坡地上长出了众多别致的居所,而且将各自的繁华刻印在建筑的记忆中,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四合院……解放后,由于海盐大量开发,诺邓失去了盐这个经济支柱,从此尘封于世,渐渐在人们记忆中淡化。但正是这种冷落,才使诺邓有幸保持着依然纯美的身姿。云南诺邓:盐业造就的最美村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