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记叙文阅读答题方法
1、一、从要素、线索、顺序入手1. 记叙的要素:包括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原因、经过和结果。把握六要素再胰咆并技巧,即:什么时间?什么地点?谁?干什么?2. 记叙文的线索是贯穿全文始终的一条脉落。可以作线索的事物是多种多样的,大致分六类:(1)以具体事物或事物的特征为线索。(2)以人物或人物的特征为线索。如《背影》以父亲的背影为线索(3)以中心事件为线索。(4)以思想感情为线索。(5)以时间推移或空间变换为线索。(6)以“我”的所见所闻为线索。3. 常见的叙述顺序顺叙:按事情的发生、发展和结局的顺序写。倒叙:把后发生的事情写在前面,然后再按顺序进行叙述,也就是在记叙的时间上与事情的实际是相反的。插叙:在叙述过程中,由于内容的需要,中断原来情节的叙述,插入和内容有关的情节和事件,然后再继续原来的叙述。
2、二、记叙文重点语句和关键词语的分析1.关键句子主要包括五个方面:1.点明题旨的句子;2.描老揉孟阼写、议论、抒情的句子;3.缍那傺蒙总结全文的句子;4.引用的句子;5.起承转合的句子。理解关键句子主要是指能体味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如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喜怒哀乐、褒贬态度及思想倾向等。同时要理解句子在文中的功能作用、特点完全相同的一个句子,在不同文体中其功能作用是不同的。2.重点语句和关键词语的含义1.联系具体语言环境,借助上下文去推测,判断词语的特殊含义。 要理解词语的语境含义首先必须正确理解词语所在的语境。2.联系具体语言环境,借助上下文去推测,判断词语的言外之义。3. 结合整篇文章的语境分析句子的深层含义。从两方面考虑:(1)从结构上: 常起承上启下过渡、总领下文或总结上文的作用、设伏笔、作铺垫(2)从内容上: 常有开篇点题、深化中心、点明主旨(画龙点睛)是用最简洁的文字说明各层写了什么;是用表明作者观点的话来概括;是选用文中现有的关键词自己组合成句来概括。不论采用哪种形式,都要遵循基本的原则:一是力求完整,不能以偏概全;二是力求简洁,不要过多复述;三是力求明确,不能笼统含糊。本段(概括或具体)①写了“谁——干什么”(或“什么——怎么样”)
3、三、记叙文的写作特色1.表现手法:对比、衬托、渲染、烘托、象征、讽刺、托物言志、以小见大、设置悬念、先抑后扬(欲扬先抑)等 。2.语言风格:亲切自然口语化、幽默讽刺、热情奔放、冷峻辛辣等 。3.修辞手法及其作用:比喻:形象生动; 拟人:赋于某物以人的性格感情(喜怒哀乐等)排比:加强语气,增强语势; 反问:加强语气,增强语势,激发读者的感情。夸张:突出所描绘的事物或情境的特点(程度); 设问:自问自答,以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反复:加强语气,增强语势; 对偶、引用、借代、反语、对比。
4、四、记叙文的表达方式:1.记叙:把人物或事件的概貌介绍给读者,把分散的场景或事件的片段贯穿起来,让读者对事件的全貌和发展的来龙去脉有一个清晰的了解。 (介绍人物或事件的概貌)2.描写:对人物或事件、环境作细致入微 的刻画。 3.议论:目的是为了直接点明和加深所写内容的意义。 抒情:作者在记叙的基础上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一种是作者在记叙的基础上直接抒发自己对文章的思想感情;还有一种是寄情于人、寄情于事、寄情于物。4.说明:常用来说明某种事物状态、性质、功能的特征 注意:(表达方式各有特点,但并非截然分开,互不相干,而是互相渗透,融为一体的。)
5、五、记叙文中的人物描写记叙文中的人物描写是为表现人物性格,揭示作品主题思想服务的。人物描写的方法有肖像描写、行动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细节描写。)(1)正面描写,也叫直接描写,即通过直接地描写人物的肖像、行动、语言、心理、神态等揭示人物思想品质和性格特点,反映作品主题。(2)侧面描写,也叫间接描写。概括地说,就是通过其他人物的言行间接写主人公,从登场人物的口中、眼中或感受中写出未登场人物的性格。(3)细节描写,也是刻画人物的一种重要方法,它是对于肖像、语言、动作、心理、环境和场面的细微末节所作的描写。
6、六.如何赏析诗文中所喜欢的句子1.从修辞手法上分析;(修辞的作用)2.从该句在文中的作用;(点明中心、深化主题、前后照应、画龙点睛)3.从语言风格上(豪放、婉约);4.从用语、遣词准确传神巧妙;5.从蕴含的哲理,给你的启示。6.从作者描写的角度(听、视、嗅、味、触觉)。
7、七、记叙文开头结尾句子的作用开头:1、开篇点题; 2、总领全文;3、引起下文,为下文作铺垫。 4、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兴趣或思考。 记叙文中间句子的作用:5、单独成段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6、段末起总结作用;(总结上文,引出下文)结尾:1、篇末点题; 2、总结全文,深化中心; 3、首尾呼应;4、点明中心,升华主题;5、令人深思,给人惊醒(启示)或留有思考的余地(回味无穷)。
8、八、记叙的人称记叙的人称有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采用归纳层次大意主要有三种形式:一是用最简洁的文字说明各层写了什么;二是用表明作者观点的话来概括;三是选用文中现有的关键词自己组合成句来概括。第一人称,便于直抒胸臆,读起来有种亲切感和真实感。第三人称,不受时空限制,能从多方面自由叙述。有时单独使用第一或第三人称叙述,有时两种人称交叉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