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象有没有标准答案

2025-04-13 02:04:01

女儿一岁多些时,有一鸱远忡绑次拿着一个透明的小塑料圈玩,边看边说:“游泳圈!”奶奶马上更正:“应该是乾坤圈!”

  又有一关骇脘骱次,女儿看到我风衣上的大扣子很好奇:“这是啥呀?”我说这是钮扣。奶奶快人快语地说:“像铃铛!”我赶紧说:“还像什么呢?”女儿没有回答。“是不是像小蘑菇,还像小雨伞?”但自此,女儿一见我的这件衣服便喊:“铃铛!铃铛!”

啊,想象有没有一个标准答案呢!

奶奶是小学老师出身,大约是习惯于将“标准答案”灌输给孩子,所以每每将一些应当由孩子发现的东西强加给孩子。

而这种强加,又极为明显地反映在我们的语文教育上。记得侄子刚上小学的时候,有几篇课文,讲的就是想象。什么孔雀的尾巴像扇子、燕子的尾巴像剪刀……还有一组是说动物的脚印,小狗的脚印像梅花、小鸡的脚印像竹叶……还有配套的练习,让孩子们根据课文写出什么像什么。为什么想象就一定是这样的呢?那孔雀的尾巴张开是扇子,合起来我觉得更像个大扫把!难道这不对吗?

想象到底是什么呢?

想象不就是将甲事物与乙事物相比较,然后得出一个它们有一些共同点吗!

那么想象又是从何而来呢?

看看我女儿的例子就知道了!女儿之所以拿着那个透明的小塑料圈说成是“游泳圈”,是源于女儿有一个游泳圈,这是她所熟悉的事物,因此有了这样的比较,然后得出了它们像的结论。

而奶奶所说的“乾坤圈”,女儿根本就没有见过,所以也就谈不上联想。如果我们把这作为唯一标准的答案告诉她,她也许能记住,会回答像“乾坤圈”,但那还是她的想象吗?!

想象应当是来自于生活的体验吧!之后的很多事例都能说明这一点。中秋的时候,带女儿出去参加聚会。在聚会的地方不远处,可以看到一处像篱笆一样的一圈喷泉,女儿很兴奋,看了好一阵子。后来有一天,女儿拿着铅笔在墙上画竖条,画了很长的一排,然后她说:“喷泉!”

还有一次,女儿从抽屉里找到一个拐杖型(L型)的螺丝刀,她说:“酸奶!”然后把它的一头放在嘴里做吸食状。很显然的,她看到它,联想到了往常她用吸管喝酸奶的情形。只是她并不知道那个东西叫“吸管”!

再举一个例子吧。如果有人跟你说:“这孩子长得像周杰伦!”你可能马上会将孩子和周杰伦做个比较,然后得出一个像或不像的答案。可那人如果跟你说:“这孩子长得像路人甲!”你会是什么反应呢?路人甲是谁啊!从何去比较啊!

想象是来自生活的体验!对孩子想象力培养,别用语言,用行动!带着孩子去体验真实的生活吧,孩子会告诉你真正的想象是什么!想象力是孩子的天赋,不要用标准答案把它毁了!

声明:本网站引用、摘录或转载内容仅供网站访问者交流或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如存在版权或非法内容,请联系站长删除,联系邮箱:site.kefu@qq.com。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