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 ——我与象形字的几十年 化逢斋主人 景峰

2025-04-13 00:57:40

景峰(李锦锋),化逢斋主人,潜心研习象形书法六十余载。

余出生在陕西岐山脚下的西戢村《诗经·大雅·緜》云:“古公亶父,来朝走马。率西水浒,至于岐下” (岐即岐山,今称箭括岭),《诗经·周颂·时迈》里还有一句:“载戢干戈,载櫜弓矢”,其中“戢”字与我们村“戢”同字,(据称这古老的村庄为西周时期存放戟钺的兵库),也印证了周人尚礼重德的仁政主张。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余幼丧母,感恩于亲人和这方水士的养育,年少时常一人玩耍于平川与山野,对这片大地和草木有至深的情感。诗经记载“周原膴膴,堇荼如饴”。在这片拥有厚重文化历史土壤的滋养下,余每仰望箭拓岭时,总是心潮澎湃激动不已,它见证了太王迁岐后人们生活从古至今的奋斗历程,见证了周礼德行天下文化之意义,见证了几千年来这片土地上人们生生不息的不屈抗争。于是乎,余对这片土地尤爱更深,挚爱有加。

余自幼喜书爱画,田间地头、山涧溪畔、畜群家宠等处处留影。从中学会了观察、学会了模拟、学会了书法、绘画,握笔的手一天天见长,渐至今日的苍老。几十年来,余以书为生,以画为伴,以书画度岁月,在生活中亦学会了思考与判断。

《周礼·地官·保氏》记载,“掌谏王恶而养国子以道,乃教之六艺,……,五曰六书,六曰九数。”这是对文字“六书”发现最早的记载,亦印证了周人,我们的祖先就在家乡的这片土地上,已使用或造字的记载。西汉刘歆《七略》对六书有释:象形、象事、象意、象声、转注、假借,这也是造字之本。老祖先对文字之处的意念,余有更深的感悟,在学习传统书法时追本溯源,对象形文字进行了深入研究,创作了一些这方面的作品,下面鄙人浅谈一下余之认识,望大家斧正。

一、象形文字

最早的汉字是由象形、象事、象意、象声、转注、假借方法造就的,象形文字是最早汉字的雏形,是汉字造字的基石,占有重要的地位,因此,了解象形文字的衍生、发展与演变,能为学好象形书法艺术奠定基础。象形文字具有非常丰富的文化艺术形式与意蕴。象形文字从字面上理解,就是在相似与模仿之中定位文字的意义,中国的文字都存在文字与物体形似的特点。比如“山”这个字,看起来就像是山的画面,箭括岭(西周时称为岐山)以西有个铁镢山正是此形,有兴趣的朋友可来一观意会。

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
    ——我与象形字的几十年      化逢斋主人  景峰

从文字的形态与表达上来说,汉字是非常形象且有趣味的文字,它的形态与它所表达的意思之间的联系非常密切,关键的还在于汉字的“偏旁部首”之间的关系,“行”这个词就是有两个“人”来组成的偏旁,意在表示人多的画面,生动形象。通过观察和揣摩,从汉字中不断挖掘与学习中国传统文化意义,会加深对象形文字的理解和书法表现的内涵。

二、书画同源

书法作品融入了创作者的观念、思维、精神,并能激发审美对象的审美情感。我国的书法不仅是文字,还具有极高的艺术欣赏价值,周时代流传下来的骨文和金文中,不难发现其中保存有大量图画文字。而这些字除了包括象形与指事两种功能,更具有了一定的绘画因素存在,这些图画文字随着人们对自身和客观事物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表现能力的发展,逐渐由图案化的形象符号演变为由线条构成的文字,并在此基础上产生了神奇瑰丽的书法艺术。而作为文字先祖的图画自是毫无疑问的成为兴起于书法艺术之后的独具东方气韵的中国绘画艺术的基石了。正如鲁迅先生所说:“我国的书法艺术是东方的明珠瑰宝,它不是画却有画的美感,它不是舞蹈却有舞蹈的节奏,它不是歌却有歌的旋律。”书法的魅力是非常多样的,这也正是为什么有这么多人热爱并选择学习书法的一个重要缘由。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书法正以它独特的艺术魅力感染着世人,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传承和发扬书法艺术,让越来越多的人在追求书法艺术的过程中感受书法所体现的美学魅力与人格魅力。

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
    ——我与象形字的几十年      化逢斋主人  景峰

象形书法是一门独特的视觉造型艺术,既有书的本意,又有画的美感,构成这种书法艺术的基本要素包括笔法、结构、章法、取意等。象形书法的学习不仅需要经过对笔法、书写结构以及章法等多方面的学习,同时要紧密结合生活,善于思考和提炼生活最本真的方式,这是一个长期的认识学习的过程。我们都知道学习书法一般都是从比较小的年纪开始的,在长期的学习之中逐步形成自己的书法书写个性与特点,然后才能够成为优秀的书法家。但成为一个优秀的象形字书法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人有一方的认识,环境造就人的思维模式,也正因为如此,现在真正写好象形书法的人凤毛麟角。出于各方面的原因,现在许多书法教育过于追求字迹的规范,而失去了书法的灵魂,也就是意境。因此发扬好象形文字这个具有独特魅力的书法艺术,任重道远。

另外,象形文字所具有的生动与形象的特点,使得文字自带美的艺术价值。许多人对象形文字的理解存在偏颇,他们认为象形文字就是要求文字与实物之间存在形似,但实质上象形文字与实物之间更多的是神似,相似是从意境之中进行表达的。

三、象形书法的发扬

象形书法艺术中的继承随着艺术的繁荣和发展,逐渐取得了不错的进步与发展。互联网技术普及,能够使得人们接触到最前沿的学术研究,加快了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信息空间,有非常丰富的资源可以被选择,基于象形文字下的汉字与书法艺术的发展是根植于生活,研习者可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多方合作,才能够更好地完成象形文字在汉字和书法艺术中的继承。探索具有书法艺术的传承与创新。书法艺术的学习本身有助于学习者关注和了解中华传统文化,但是在时代的冲击下,我们也看到某些专业人士关注书法的规范性而忽略了书法的艺术性。书法的艺术欣赏价值主要通过书法中文字的意蕴来表达,将象形文字应用到书法艺术中不仅仅是一种研究的创新,还有助于进一步了解和认识中国传统文化,提高学习者的文化认同感与文化理解意识。换句话说,艺术与文化之间的关系是非常紧密的,探索书法艺术背后的价值,不仅仅要从书法艺术的鉴定和欣赏的角度来进行考虑,还可以从艺术背景的角度来进行解析。因此,对于当代学者而言,学习和应用象形文字的作用不仅仅是重新找回书法艺术中的艺术性,也是提高对于书法的美与艺术性的关注与欣赏水平,更是提高书法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条件,同时还有助于研习文化基础积累,探索挖掘书法艺术传承与创新的新形势,积极拓宽艺术视野,促进象形书法的全面发展。象形文字作为我国传统的文字形式,蕴含着非常丰富的历史研究价值和文化价值。探讨对象形文字与汉字、书法艺术之间的关系,是发展中的继承,并有继承背后的重要意义与价值,有助于促进象形书法质量不断提高。

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
    ——我与象形字的几十年      化逢斋主人  景峰

余常站在家乡山顶上倾听历史风云、时代变迁之歌,跌宕起伏,慷慨激越,曲曲响亮,令我兴奋激扬,添增万钧前行的动力。

余常站在家乡山顶上眺望西岐到处是动人景象。从最早周人之城,到如今的新农村建设,历史沧桑,踔厉风发,处处传颂着故土的巨变。

聆听,使人心热,余听到历史的召唤;眺望,让余看到远方,璀璨的中华文化一脉相承……。

余站在家乡高山顶上,倾听,眺望……

作者简介:

作者曾学习于西安美术学院,进修于天津美术学院美术函授学院。中国工艺美术家协会会员,文化部华夏文化保护中心、中国文化遗产保护研究创作委员,中国诗书画联谊会常务主席,中国民族艺术家协会副会长,中国书画家协会常务理事,中国老子书画院西北宝鸡分院名誉院长等

声明:本网站引用、摘录或转载内容仅供网站访问者交流或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如存在版权或非法内容,请联系站长删除,联系邮箱:site.kefu@qq.com。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