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为领导写讲话稿
1、(一)斟酌酝酿阶段。中国传统文化提倡做人要深谋远虑、做事要深思熟虑,三思而后行,谋定而后动,这些都指明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指导行动的方向。起草领导讲话稿更要切记欲速则不达,在这一阶段,没有必要形成文字性的东西,主要是了解把握写作主题和领导讲话的意图,一定要将背景环境?谁主讲?谁在听?讲什么?这4个问题了然于胸。
2、(二)列出提纲阶段。完成第一阶段工作后应该趁热打铁,列出讲话稿的提纲。所谓提纲,就是对全篇讲话的归纳概括,俗称骨架。领导讲话是一种说理性讲话,始终体现着逻辑思维,一般是“总—分—总”的结构。它遵循“为什么—干什么—怎么干”的叙事逻辑和自上而下、由远及近、由大到小、由浅入深的说理逻辑。因此,讲话稿一般都按照按照三段式来列提纲。
3、(三)收集材料阶段。主题是灵魂,提纲是骨架,材料就是血肉。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有了丰富的基础材料支撑,讲话稿才能写得轻松,写得丰满。这里面,要注意对搜集到的材料必须严加甄别和筛选,要选取真实、典型、具体的材料。获取的材料越扎实,思路就越开阔,论据就越充分,阐述就越有力,才能防止文不对题、意不及题或蜻蜓点水、浅尝辄止的问题。现在信息传播的手段和渠道非常丰富,为我们收集材料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但是过犹不及,信息量越大,越难以归纳整合,越消耗时间精力。此外,对于一些业务性工作,还应该多关注专家学者发表学术报告,或者有的机构开展的社会调查形成的报告,这些可借鉴性是非常强的。
4、(四)起草初稿阶段。首先是写好标题,然后是称谓,即对听众的统称,要根据不同的对象选用不同的称呼。接下来是导语,即开头。导语部分虽然篇幅不大,但功能却很多。它的主要功能是开宗明义,对当前面临的形势和即将部署的工作进行总结性概括,进而阐述讲话的目的和背景,用最精炼的语言阐明主题思想。再接下来就是主体,主体是讲话稿的主干部分,核心所在。最后是结尾,写结尾应该力求简约大气,即一句总结的话,深化主旨。一句号召的话,鼓舞士气。
5、(五)锤炼打磨阶段。精雕细刻写文章,功夫多在打磨上。鲁迅先生也说“好文章是改出来的”。写作者常常有“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困惑和矛盾,因此初稿完成后必须经过多方校对,有些重要的讲话稿还必须广泛征求意见建议后才能最终定稿。
6、(六)文字校对阶段。当文章锤炼打磨的差不多了,就要开始细心的对文字进行校对。此时,写作者往往很难发现文字上的错误,因为之前对文章的反复打磨,已经让他形成了惯性思维,很难看出细微的差错。所以最好让之前没有参与稿件起草工作的同事来校稿,这样就可以保持对问题的敏感性,及时发现语法和词汇上的错误,避免出现差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