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食节的传说是什么
寒食瘠彐伊竽节的传说:
寒食节是清明节的前一天。传说,这个号俗劭蜾节日,是纪念春秋的介之推的。他侍奉的国君叫晋文公,即公子重耳。有一回,晋国发生内乱,公子重耳被迫逃亡国外。介之推不畏艰难困苦,一直跟随重耳。传说寒食节,是从春秋时代为纪念忠臣介之推传下来的。
有一次,公子重耳流亡魏国时,途中病了,贫病交加,十分困苦。平时,重耳靠从臣们采摘野菜野果充饥,今天病后,野菜野果再也咽不下肚。这时,介子推在自己腿上割下一块肉,熬成肉汤,献给重耳吃,使重耳度过了难关。
一次,他对随从他流亡的功臣们进行封赏,竟然忘记了介之推。介之推十分难受,决心不再见这个忘恩负义的君主。他便背着年迈的母亲,逃进家乡附近一个大山里过隐居生活。
后来,晋文公发现了自己左右少了一个介之推,并回想起自己忘了奖赏这个“割股奉君”的贤臣,非常愧疚,便忙去找介之推,这才听说他已跑到深山隐居起来了。
晋文公想求见介之推,不料介之推宁被烧死也不相见,晋文公更加悲伤。这事传出后,人们都尊敬和怀念介之推。便在他被烧死的这天纪念他。这就是每年三月清明节的前一天。因为介之推是火烧死的,人们在这天不忍心举火,吃冷食,所以叫寒食节。
这事传出来,人人尊敬和怀念介之推。以后便在他被烧死的这天纪念他,这天就在每年四月清明节的前一天。因为介之推是被火烧死的,大家在这天都不忍心举火,宁愿吞吃冷食,所以,这天叫寒食节。
寒食节的习俗:
1、吃冷食
传说介子推在寒食这天被烧死在山上。人们为了纪念这位忠臣义士,寒食节不生火,而是吃冷食。常见的冷食有凉粉、凉面、凉糕、艾团等。
2、祭祀
南北朝之前,寒食祭祀称为“野祭”。后来,唐代官方把这天设置为扫墓日。民众、官府、皇家都会在这天祭祀扫墓,添土烧纸。以寄托哀思,告慰先人。
3、插柳
寒食节是柳树发芽的时间,人们在寒食节这天,喜欢折柳佩戴、把玩。民间有“清明(寒食)不戴柳,红颜成白首”之说。寒食节阴气重,插柳可以辟邪。
4、踏青
在扫墓之后,可以和亲人一起踏青游玩。踏青也叫踏春。在春天到来之际,欣赏美景,开阔心情。
5、秋千
传说寒食荡秋千是为了让介子推的灵魂坐着秋千上天。后来随着时代发展,成为民间习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