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脉怎样量化
1、不求“帮忙”,但求“交换”我小时候,非常讨厌洗碗。但是父母规定,全家吃完晚餐后洗碗的任务归我。有时候我实在不想洗,父母又不肯帮我。我就对我爸说:爸,你来帮我洗碗吧。我晚上帮你捶背。或者对我妈说:妈,你来帮我写吧。等会我把你喜欢的韩剧都下载到电脑上。我爸妈就愿意帮我洗。这里就运用了一个技巧,用捶背或者下载韩剧的“技术价值“,去交换洗碗的“劳动价值”。而不是一味地恳求或者抱怨“不想洗碗,换个人来洗”。我们现实中接触到的大多数人,不会像我的父母这么好说话,人情关系更单薄,利益诉求也更强。除了父母、兄、弟姐妹、配偶这样的亲属关系,或者是发小、战友这样经历过很多考验的铁关系,大多数(同事、普通朋友)都属于中关系或者弱关系。仅仅是认识对方,或者工作和生活上有正常的交集,并不足以让人家愿意拿出自己私有的价值出来无偿奉献给你。所以“交换”这一概念尤为重要。你在请求别人做一件事情的时候,最好能拿出相应的利益跟他交换,这样成交的可能性比较大。人、财、物都是可以拿到天平上的筹码。没必要不好意思,现代商业社会建立的基石就是交换和流通。只有通过不断的交换,才有机会真正慢慢丰富和做大自己的资源。
2、指出并强调给对方询骆帘呦带来的好处当你跟别人合作或者请求别人帮忙的时候,在交流的过程中,尽可能指出并强调给对方带来的好处。比如在大公司,跨部门的协同、联动和合作常常是非常困难的,特别是你有求于兄弟部门的时候。这时候你在交流的过程中,说一句:“这个项目对你的工作也是比较有意义的,之前公司没运作过类似的项目,完成之后你可以把它作为一个亮点包装一下。不管是做成案例呈现给客户,还是作为亮点工作写进年终总结,对你都是很有帮助的。”说这样一句话,很有可能会增加对方的配合度。很多时候,当你有求于人。对方其实并不是很清楚这件事给他带来的好处是什么,你明确把好处指出来,即使这个好处微不足道,也会大大增加对方答应的可能性。每个人,其实都不是很关心,也不太能体会别人的请求之迫切。但是一旦这个事情可能会对自己产生某种好处的时候,他就会有感知,这时候感性的冲动很可能就会让他答应下来。
3、前置互惠“前置互惠”,说通俗点,就是平时没事儿多惦记一下周围的朋友,提前帮帮别人。等大家都欠着你人情了,你想找人帮忙自然就成了。在罗伯特·西奥迪尼所著的营销经典《影响力》里,他把“互惠原则”放到第一的重要位置:只有一直秉持“互惠”的方式,让彼此双赢,你才能持续对别人发挥影响力。比如我,身为中国最好的营销专家(吴寒笛,你丫脸皮真厚),有创业和做生意的好朋友遇到营销方面的困难,我一般都还是会帮他出出主意。回头我有需要,他们也自然乐意帮我,甚至经常在我没有需求的时候,主动问我需不需要帮你这个那个的。
4、过滤掉无效人脉在重庆方言里,有一个词儿叫“耿直”,可以理解成“仗义”的意思,但并不是所有人都耿直。在你的朋友圈里,一定有相当一部分人。你跟他说什么事儿,他都推脱或者答应得勉强,哪怕你跟他一直关系要好或者帮过他无数次。这种就是无效的人脉,建议远离。在重庆方言里,有一个词儿叫“耿直”,可以理解成“仗义”的意思,但并不是所有人都耿直。在你的朋友圈里,一定有相当一部分人。你跟他说什么事儿,他都推脱或者答应得勉强,哪怕你跟他一直关系要好或者帮过他无数次。这种就是无效的人脉,建议远离。